•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贞观长歌

贞观长歌

主演:唐国强,张澜澜,聂远,白庆琳,张铁林,杜志国,王绘春,曹培昌,刘毓滨,唐嫣,万弘杰,孙飞虎,饶敏莉,马浴柯,张丹峰,宗峰岩,张喜前,朱宏嘉,席与立,武强,牟凤彬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贞观长歌》剧照

贞观长歌 剧照 NO.1贞观长歌 剧照 NO.2贞观长歌 剧照 NO.3贞观长歌 剧照 NO.4贞观长歌 剧照 NO.5贞观长歌 剧照 NO.6贞观长歌 剧照 NO.13贞观长歌 剧照 NO.14贞观长歌 剧照 NO.15贞观长歌 剧照 NO.16贞观长歌 剧照 NO.17贞观长歌 剧照 NO.18贞观长歌 剧照 NO.19贞观长歌 剧照 NO.20

《贞观长歌》剧情介绍

贞观长歌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王李世民(唐国强 饰)在武德九年登上大唐最高统治地位。登基后,他励精图治,统帅唐军一举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了江山统一。之后,深谋远虑的唐太宗决意使长年战乱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他力促各民族团结,将处于饥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灾民迀徙內地,分发予良田,他博大的胸怀深受各民族人民爱戴。但是,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明争暗斗也让他心绪难平,其中,庶出皇子李恪(聂远 饰)、李佑(温浩 饰)等人与三个嫡出皇子的夺权斗争尤为惊心动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以及安康公主(张澜澜 饰)与两位杰出男人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亊,充分反映了那一段盛世大唐跌宕起伏的历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后遗症如何孤独终老办公室神探坤潘2腓尼基计划她之觉醒第二季色彩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女王办公室上帝之手第一季但丁密码大梦西游之五行山侦缉迷踪好莱坞圣诞出神入“画”Voice4百万元与苦虫女最美的地方遇见你初吻50次黑狱街头飙车王赤桥下的暖流叶问之九龙城寨辣妹抢银行推销员18禁不禁邓稼先蜜月旅行甜蜜谎言战地:异种浩劫

《贞观长歌》长篇影评

 1 ) 岑文本:对不起,我是警察!

《贞观长歌》——真的很长!

老实讲,最吸引我的角色是岑文本!

虽然远非史料里的岑文本,却是改编得最成功的一个!

关键这演员真的屌,把戏都吃透了!

表演浑然天成,角色的性格、经历感觉跟真实存在一样!

虽然明知史料里的岑文本其实就是个文采好,懂机变的本份人,还是觉得改编得岑文本太出彩了!

说到这角色,不得不对另一角色说道说道——李恪,幸亏是聂远演,不然得多招人恨呐!

跟岑文本这角色的升级演绎不同,李恪这角色的改编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史料里的李恪,那是一直得到世人和太宗的高度评价的!

能文善武,经国济世之才,连太宗都说老三最像他自己!

李治都入主东宫了,太宗还嫌其孱弱,欲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等竭力阻拦,太宗才作罢!

最后,长孙无忌因为忌惮李恪的才干,怕威胁到他外甥李治的帝位,硬是栽赃陷害他谋反,将其冤杀!

毛泽东看《旧唐书》就评价太宗一时糊涂,该立能干的李恪而非孱弱的李治!

可想而知,李恪在诸皇子中是何等的出类拔萃!

可改编版的李恪,天资愚钝,情商超低,文武不修,志大才疏……简直一无是处!

这样的级别,怎么配得上岑文本,怎么值得屌炸天的他17年来矢志不渝地效忠与支持?

编剧啊,你们把这个角色不是弱化了,是彻底丑化了啊!

如此反衬,使得岑文本的改编也失色不少!

题外说一句,“安康公主”最招我烦,偏偏戏份那么多!

还有那个郑丽婉!

一对删除了剧会更精彩的角色!

 2 ) 为啥把我写的评论给删了?

上次我写了个评论,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消失了,只好再写一个了。

这部戏可谓是当代主流历史剧的典范——从情节到画面和贞观时期的历史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可以算作是穿越剧的早期作品,从雍正王朝穿越到传奇皇帝朱元璋,一脉相承,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衣服有点儿变化——越穿越少了。

这部戏其实就是想告诉大伙儿,中国人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只做了两件事,男人和男人勾心斗角,男人和女人床上运动。

从剧情到道具,荒谬的地方要是一一列出来,只怕要比它的剧本还长了。

总的来说,搞这个东西的人,把历史当作垃圾,把观众当作弱智,基本上对观众和历史没有丝毫的尊重。

所以他们自己也只能搞出些垃圾来。

 3 ) 这是一个关于内政的故事。

政治分为外交和内政,李世民的外交是用军事的方式写成的。

说说内政吧。

儒身,佛心,仙性。

儒释(佛)道(孔子家,释迦摩尼家,老子家)。

三教合一(三教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政治倾向)。

急急如律令。

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光 古王切)疑是地上霜。

(霜 时王切)举头望明月,(空)低头思故乡。

(乡 戏王切)都是王切锄禾日当午⑹,(午 五五切)汗滴禾下土。

(土 图五切)谁知盘中餐⑺,(空)粒粒皆辛苦⑻。

(卡五切)都是五切切:两个字连起来读。

例:静 江英切搜词条古道旁,琵琶响,用乡音,唱离愁。

合唱越剧版《东风破》,流行与戏曲并行又交融,相辅且相成。

06:06倍速古道旁,琵琶响,用乡音,唱离愁。

合唱越剧版《东风破》,流行与戏曲并行又交融,相辅且相成。

06:03东风破2003年周杰伦演唱歌曲共12个同名词条《东风破》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个人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中。

12004年,该曲获得第四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十大单曲奖、第11届中国歌曲排行榜港台地区最受欢迎歌曲奖、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台港地区年度歌曲和第七届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港台及海外华语最佳MV作品奖等奖项,方文山凭借该歌曲获得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年度港台及海外华人最佳作词奖。

2外文名East Wind Breaks歌曲原唱周杰伦音乐风格中国风语言普通话所属专辑叶惠美歌曲时长5分15秒发行信息发行时间2003年7月31日制作信息作词方文山作曲周杰伦编曲林迈可MV导演邝盛展开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被追着喊大叔其他贡献者相关视频更多4.5万播放|03:25大张伟曾说周杰伦结束了中国摇滚时代,他的歌曲改变了音乐潮流瑶瑶音乐Show1.9万播放|05:05紫陌深情演唱《东风破》,经典的中国风,有别样滋味百听不厌千层紫陌29.2万播放|03:09“大魔王”你怎么回事?

现场见到周董瞬间变成小迷弟,太好玩了瑶瑶音乐Show4.3万播放|03:56面筋哥翻唱《东风破》,深情演绎PK周杰伦,你喜欢哪个?

帐号已注销4.2万播放|05:25周杰伦席卷日本歌坛?

神曲《东风破》被日本翻唱,还是岛式唱腔音乐迷小音1.9万播放|01:52陶笛演奏——周杰伦《东风破》陶笛秋秋相关星图周杰伦《叶惠美》专辑中的歌曲共11个词条10.6万阅读你听得到《你听得到》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曾郁婷填词,林迈可编曲。

这首歌曲是电讯广告《声色系情缘》的主题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2004年,该曲获得了新城国语力颁奖礼国语力歌曲奖。

双刀《双刀》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钟兴民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三年二班《三年二班》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洪敬尧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2004年,这首歌曲获得了第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十大金曲奖。

查看更多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共202个词条24.3万阅读圣诞星《圣诞星》是周杰伦和杨瑞代共同演唱的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发行于2023年12月22日(由于新西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四小时发布,该曲12月21日在国内各大平台提前发布)。

纽约地铁《纽约地铁》是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由黄俊郎作词、周杰伦作曲,发行于2022年8月29日。

Intro《Intro》是周杰伦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的序曲,由周杰伦创作。

在2022年7月15日正式发行。

查看更多王婉霏参与的MV作品共4个词条2206阅读发如雪《发如雪》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5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十一月的萧邦》中。

2006年,方文山凭借这首歌曲获得第六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专题港台地区最佳作词奖。

夜曲《夜曲》是周杰伦演唱的古典说唱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林迈可编曲,收录于周杰伦2005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11月的萧邦》中,并成为该专辑的第一主打曲。

《夜曲》是周杰伦所有作品中首度描写女主角已过世的歌曲,因此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视频都十分具有戏剧化张力,歌曲中带着痛彻心扉的悲伤气味,着实让人感受到一丝凄美的氛围。

开头一段的几个钢琴音符便带着伤感,说唱一段随着钢琴声逐渐显现,而进入副歌后,周杰伦则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浅吟低唱,优美的旋律配以伤感的气氛,使这首《夜曲》获得多个奖项。

2005年12月26日,该曲获得新城劲爆颁奖礼“新城劲爆国语歌曲”奖;2006年1月11日,该曲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最受欢迎音乐录影带”奖和“年度最佳歌曲”奖,周杰伦凭借该曲获得“港台最佳男歌手”“港台最受欢迎男歌手”“最佳创作歌手”等奖项;同年4月26日,该曲获得2005年度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最受欢迎金曲”奖;同年10月28日,该曲获得第6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二十大最受欢迎金曲”奖,周杰伦凭借该曲获得“最佳编曲”奖。

红模仿《红模仿》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6年9月5日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

查看更多方文山作词的歌曲共143个词条16.5万阅读尘尘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4年11月9日,收录于同名专辑尘中。

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4年10月23日,收录于同名专辑《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中。

2024年10月23日歌曲MV发布。

对我好的那些年《对我好的那些年》是王琳凯演唱单曲。

查看更多词条图册2专辑封面36周杰伦15MV图集1词条图片查看更多创作背景歌曲歌词歌曲鉴赏歌曲MV获奖记录重要演出TA说参考资料创作背景周杰伦原本想在《叶惠美》这张专辑放一点老歌,但他后来觉得拿老歌重新翻唱没有新意,于是自己写一首很像以前老歌的感觉的《东风破》17。

《东风破》的名字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做曲破。

里面那句'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则来自李清照那句‘应是绿肥红瘦’3。

周杰伦歌曲歌词一盏离愁(愁,吃哦切)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后,火哦切) 假装你人还没走(走,做哦切)旧地如重游(游,有哦切) 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或哦切) 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泊,波哦切) 浪迹天涯难入喉(喉,火哦切)你走之后(后,火哦切) 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对秋,霞对水与对共孤对长鹜对天齐对一飞对色古文(史记文,韩愈文,唐宋八大家文)不能对称,不能字数相同古白话文,白话文明清的说话(谝闲传)方式民国的说话(聊天)方式杜甫文 文学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渚无不万百艰潦对称,但是在一句之内落木,不是落叶,是一个新的词语,而且字典上没有,但你就算不能1.9万播放|05:05紫陌深情演唱《东风破》,经典的中国风,有别样滋味百听不厌千层紫陌29.2万播放|03:09“大魔王”你怎么回事?

现场见到周董瞬间变成小迷弟,太好玩了瑶瑶音乐Show4.3万播放|03:56面筋哥翻唱《东风破》,深情演绎PK周杰伦,你喜欢哪个?

帐号已注销4.2万播放|05:25周杰伦席卷日本歌坛?

神曲《东风破》被日本翻唱,还是岛式唱腔音乐迷小音1.9万播放|01:52陶笛演奏——周杰伦《东风破》陶笛秋秋相关星图周杰伦《叶惠美》专辑中的歌曲共11个词条10.6万阅读你听得到《你听得到》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曾郁婷填词,林迈可编曲。

这首歌曲是电讯广告《声色系情缘》的主题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2004年,该曲获得了新城国语力颁奖礼国语力歌曲奖。

双刀《双刀》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钟兴民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三年二班《三年二班》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洪敬尧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3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叶惠美》中。

2004年,这首歌曲获得了第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十大金曲奖。

查看更多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共202个词条24.3万阅读圣诞星《圣诞星》是周杰伦和杨瑞代共同演唱的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发行于2023年12月22日(由于新西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四小时发布,该曲12月21日在国内各大平台提前发布)。

纽约地铁《纽约地铁》是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由黄俊郎作词、周杰伦作曲,发行于2022年8月29日。

Intro《Intro》是周杰伦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的序曲,由周杰伦创作。

在2022年7月15日正式发行。

查看更多王婉霏参与的MV作品共4个词条2206阅读发如雪《发如雪》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5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十一月的萧邦》中。

2006年,方文山凭借这首歌曲获得第六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专题港台地区最佳作词奖。

夜曲《夜曲》是周杰伦演唱的古典说唱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林迈可编曲,收录于周杰伦2005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11月的萧邦》中,并成为该专辑的第一主打曲。

《夜曲》是周杰伦所有作品中首度描写女主角已过世的歌曲,因此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视频都十分具有戏剧化张力,歌曲中带着痛彻心扉的悲伤气味,着实让人感受到一丝凄美的氛围。

开头一段的几个钢琴音符便带着伤感,说唱一段随着钢琴声逐渐显现,而进入副歌后,周杰伦则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浅吟低唱,优美的旋律配以伤感的气氛,使这首《夜曲》获得多个奖项。

2005年12月26日,该曲获得新城劲爆颁奖礼“新城劲爆国语歌曲”奖;2006年1月11日,该曲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最受欢迎音乐录影带”奖和“年度最佳歌曲”奖,周杰伦凭借该曲获得“港台最佳男歌手”“港台最受欢迎男歌手”“最佳创作歌手”等奖项;同年4月26日,该曲获得2005年度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最受欢迎金曲”奖;同年10月28日,该曲获得第6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二十大最受欢迎金曲”奖,周杰伦凭借该曲获得“最佳编曲”奖。

红模仿《红模仿》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林迈可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6年9月5日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

查看更多方文山作词的歌曲共143个词条16.5万阅读尘尘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4年11月9日,收录于同名专辑尘中。

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4年10月23日,收录于同名专辑《你从我的诗里看见了谁》中。

2024年10月23日歌曲MV发布。

对我好的那些年《对我好的那些年》是王琳凯演唱单曲。

查看更多词条图册2专辑封面36周杰伦15MV图集1词条图片查看更多创作背景歌曲歌词歌曲鉴赏歌曲MV获奖记录重要演出TA说参考资料创作背景周杰伦原本想在《叶惠美》这张专辑放一点老歌,但他后来觉得拿老歌重新翻唱没有新意,于是自己写一首很像以前老歌的感觉的《东风破》17。

《东风破》的名字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做曲破。

里面那句'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则来自李清照那句‘应是绿肥红瘦’3。

周杰伦歌曲歌词一盏离愁(愁,吃哦切)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后,火哦切) 假装你人还没走(走,做哦切)旧地如重游(游,有哦切) 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或哦切) 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泊,波哦切) 浪迹天涯难入喉(喉,火哦切)你走之后(后,火哦切) 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对秋,霞对水与对共孤对长鹜对天齐对一飞对色古文(史记文,韩愈文,唐宋八大家文)不能对称,不能字数相同古白话文,白话文明清的说话(谝闲传)方式民国的说话(聊天)方式杜甫文 文学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渚无不万百艰潦对称,但是在一句之内落木,不是落叶,是一个新的词语,而且字典上没有,但你就算不能理解,也能喜欢,因为美,帅,可爱,有颜,装逼,还有,有思想感情,有唐的气质。

我的翻译:风很急,天很高,猿的啸声哀。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很清澈,沙子很白,鸟在飞,飞回来。

等理解,也能喜欢,因为美,帅,可爱,有颜,装逼,还有,有思想感情,有唐的气质。

我的翻译:风很急,天很高,猿的啸声哀。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很清澈,沙子很白,鸟在飞,飞回来。

 4 ) 李恪——大唐最悲情的王子

你回头看了这长安城里最后一抹夕阳,那么繁华的烟火琉璃,那么繁荣的昌平盛世。

你知道。

这长安城,再也不是李家的了!

你纵马而去,如有来生,只愿生生世世莫要生在帝王家里!

二月初二前后是惊蛰,你一睁眼便是这盛世的繁华。

一抬头似乎就看到了身后李唐的倾颓的天下。

你被赐名为恪!

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你这一生都是恭敬谨慎的啊!

可是这一生也没能跳出这偌大的宫墙。

你父皇是天下最圣明贤德的君王,你母亲是惊若天人的大隋遗芳。

这一生你都在像哥哥一样照顾着高阳,却不知有一种情愫在暗滋生长。

你深深的思念着那个塞外的姑娘,一个大漠,一个长安。

将所有的思念幻化作遐想!

你本打算在这样的盛世里不争之争地消亡,可是独孤一脉的后裔又怎能消亡在太平盛世里!

于是,你像雄鹰一样地鹊起,于这样的盛世里展翅披靡。

就是你那坐镇天子朝堂的父皇也曾暗许,你可知,这一刻,早已有人开始妒疾你!

他李承乾的勇果武断,又与你何关?

他李泰的武功文治,又系你何意?

他李治的仁人懦弱,又较你何干?

这皇权,又与你何关呢?

这万世枯荣又是你所在意的吗?

你只不过是想在这昌平盛世做一个清平王子。

你不怨这朝堂将你一贬再贬。

你不怨胸中万壑无人垂怜。

终于,有一日,那圣明无双的君主忆及这样一个儿子来,示之以燕王之乱,赐其纵马而去。

你回头看了一眼夕阳下的长安,你知道,那长安,再也不是李家的长安了!

你知道终于还是避免不了这样的一种结局!

你不恨房遗爱那小人行径,你甚至不恨这唐王朝的命运。

可是你是该恨的,恨那长孙无忌何必苦苦相逼。

你是该悔的,悔自己没有父皇那样的勇气。

你是该争的,该去争那本属于的东西。

这一切,都毁在你最敬爱的父皇手里!

他不愿再看到兄弟相残,于是选了仁人懦弱的李治。

可是他忘了,忘了长孙无忌。

就是这一忘,毁却了后面多少李唐宗室!

“ 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

”那一咒,终究是应验了!

多少君王多少恨,宁叫生生世世莫要生于帝王家。

 5 ) 不完美,但是还是很值得人看的

不同人电影看到的地方都不同,我对演员、演技之类的要求不高,也正是因此,此电视剧在我心中能拍到推选吧。

片头曲和片尾曲,都很喜欢,就像喜欢《三国演义》的曲子一样,给人一种大气、豪放、充满责任的感觉;情节,题材,可以说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支撑点吧,我看的也就在这。

贞观时,中国可谓是2千年历史中,最强盛的几个时期之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看看那时候政府是如何治理国家的;现在社会已经进入现代社会,进入民主时期,仔细品味,现在和当时的“药”似乎还是一样。

 6 ) 儿时的大唐情怀

永远记得2007年1月27日的上部首播,看了一个寒假,然后下部迟迟到4月23日才播,小时候麻麻不让晚睡,每天看一集,第二集会在麻麻看的时候偷偷看,然后第二天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讲剧情,昨晚谁有幸多看了一会。

一直告诉自己上了大学,人闲起来,一定要二刷。

直到大四,突然发现腾讯视频有了版权,昨天刚刚二刷完毕。

有人说这剧把历史改编的过于虚假。

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又有多少是真实的。

这部剧传达给我们的是大唐的情怀,是贞观朝盛世的写照。

源于历史,高于历史。

一颗星给那个用一千石粮食五百匹马换回俘虏的蜀王李恪,一颗星给忍辱负重13年不被世人理解的岑文本,一颗星给这个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一颗星给小时候的女神阿史那云,最后一颗给百听不厌的片尾曲。

每次听着这片尾曲,脑海里全是大唐盛世的景象,以及因为这剧得到的永远的闺蜜。

 7 ) 那倔强孤独的雄鹰——李恪

今天我只想说《贞观长歌》中的李恪。

他或许与历史上的李恪相距甚远,但这个复杂、立体、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像一记重拳冷不防直击中我心口。

《贞观长歌》是标准的历史正剧,为领袖歌功颂德,李世民被刻画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私无畏、近乎完美,虽令人钦服,可已非人而近乎神。

这样的人物是不足信的,因而苍白乏力。

李恪这人却刚好站在了李世民的反面,他的好与坏一般多,他的长处和缺陷一样明显,他的喜怒悲欢都那样凶猛激烈,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人物无比鲜活有力,或是编剧导演无心插柳,却如剧中李靖所说,真是一支奇兵,突如其来,霎时喧宾夺主,占据我心中大片疆土。

“我不怕死,我只怕生下来做一个陪衬。

”看起来李恪是个十分骄傲自大的人,其实他骨子里却埋着许多自卑与委屈。

他的父亲是当今圣上,母亲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按岑文本的话说,身份是何等的尊贵。

可正是这双重的皇室血统阻挡了他靠近帝位的梦想,让他受父亲冷落重臣压制,把他推到了一个被孤立被忌惮被排斥的死角。

他就像一粒落进夹缝中的种子,必须咬紧了牙关拼命向上生长,方能求一线光亮。

他那句“我不怕死,我只怕生下来做一个陪衬”,含着冤屈夹着怨愤,听了让人心惶惶地疼。

作为李世民第三子,贯穿全剧李恪都在百折不挠为争夺太子储位而战。

在这场持久战中,他聪明可又常常自作聪明,才能和胆气让他出过一些风头,孤傲与冲动也让他受过许多委屈。

他的心很大,可以破釜沉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黎民干出实事,他的心却也很小,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横冲直撞置天下安危于不顾。

他的命运和他这执拗勇烈的性子紧紧捆在一起,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让人时刻为之揪心动容。

我多么欣赏他那立马扬弓、破空射雕的气概,和在草原霸主颉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智谋与自信;我多么忧心他无法领悟岑文本的苦心教诲,一次次拂逆父皇意思,与李世民心目中接班人的距离愈行愈远;我甚至多么气恼他如此不顾大局缺乏头脑,在最应该安抚飞虎军之时非与侯君集较劲,在最需要稳定草原人心之时非要杀颉利,在最应该展现不党不私风度之时非四处奔走拉拢废太子旧部。

诸皇子中数他最像李世民,可惜他永远达不到父亲的高度。

他有幸遇到睿智过人的岑文本,可惜永远学不会恩师的真本事更达不到他的境界。

朋友敌人都承认他资质甚高,可惜他没有太子李承乾身后的雄厚根基,不够魏王李泰深藏不露的阴险,亦缺乏晋王李治的平和心态。

有时眼瞧着他做蠢事我气得牙痒痒,看他和他那一伙手下谋着私利我怨他狭隘,可细想想他若真学成了岑文本的韬光养晦就不是他李恪了。

其实他并不是做大政治家的材料,不要说跟英明神武的父皇李世民相提并论,也不必跟岑文本、长孙无忌、房玄龄一班谋臣相较,论心机谋略他甚至比不上安康公主,论心胸眼界他亦不如母亲杨妃。

然而,这就是活生生的李恪啊,正因为他浑身奔涌着遮掩不住的血性和真情,正因为他不是真正的政客,所以才可爱,才如此让人心中有疼痛之感。

“我有鹰一样的雄心,也和鹰一样孤寂落寞。

”史书上说李恪“甚为物情所向”,他是性情中人,爱也罢恨也罢,都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他与阿史那云的故事虽属虚构,但真是清澈纯粹,令人怅惋。

马市初见,她女扮男装,俊美少年,他披风佩玉,风流王子。

他们之间,是一见钟情的惊艳,亦是惺惺相惜的知己,真是相爱,亦真是懂得。

阿史那云说李恪是她心目中的一只雄鹰,假如李恪真是志在蓝天的那只鹰,阿史那云就是草原晴朗长空上那片洁白透亮的云朵,是他唯一也是最好的伴侣。

这段感情的处理干净流畅,他们彼此相爱,相互无猜忌。

为了凸现李恪久被压抑的怨恨与偏执暴烈的个性,剧中安插了他强占太子妃海棠这一情节,我觉得并不很必要,不过紧接着的那一场却因此格外好。

李恪从杏园回来,循着阿史那云苍凉的鹰笛声走向她,她刚一察觉他却又赶紧掉过身去,怕给她瞧见他满眼的愧疚悲伤。

这一个转身,真是好,让人霎那间原谅了李恪所做的坏事。

没有前一场的沉沦,就没有这一场的升华,穿过他布满恶念的身躯,这一刻我触到了他颤抖着的一颗真心。

李恪可以为了云妹放弃天下,可他的云妹知道,得到幸福的男人将在平凡庸碌的岁月里抑郁终生。

即使失败,她亦希望他不受羁绊,竭尽全力向自己的梦想飞去。

就在距离幸福最近的时刻,阿史那云却为了不阻碍李恪的夺嫡志向悄然离去,这真够决绝亮烈,我扪心自问恐怕是做不到。

就好像蔡琴歌里唱道,“简单的是天涯都追随,为难的是诀别着成全”,能做到这一点,对恋人可要够了解,对自己可要够残忍。

阿史那云偏偏就是这样的女子,这是李恪的幸运,还是不幸?

李恪出使草原为突利祝寿,阿史那云跑上山颠一遍一遍呼唤着李恪的名字,这一幕相信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

草原彪悍的风呜咽着刮过,穿过阿史那云单薄的身体,把爱人的名字吹遍天宇大地。

我多希望李恪能够听到,能够看到,我多希望此后的那几十集里他们还有机会再遇到,可是阿史那云再也没有出现过,十三年里只有李恪独自吹着鹰笛,吹不断扎根在心底的怀念。

我有点儿怪编剧狠心,可是又感谢这狠心,阿史那云的惊鸿一瞥,为李恪这个人物画上了最深挚热烈的点睛一笔。

他是一只雄鹰,骄傲,勇武,然而注定了形单影只。

李恪的形象是极其丰富真实的,刻画在屏幕上聂远亦功不可没。

他浑身上下有一种硬朗朗的气息,紧锁的眉头间有戾气和孤傲,眼神里又深嵌着无限的悲哀与辛酸,让人心仪,有时想数落怨怪他,可又忍不住心疼。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如此偏爱李恪?

他并不完美,应该说他远远够不上完美。

可是,他那只身与全世界搏斗的骄傲与狂妄,还有那骄傲狂妄之下深深埋藏的孤独的自我意识,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为之痛惜,更与之共鸣。

就好像为何我如此偏爱杨过?

他也远远不够完美,可是他坚持要做他自己,不惜与全世界为敌,深深打动了少年时代孤独而封闭于自我内心的我。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a6ab3010009mv.html

 8 ) 为何八二集里遍寻不着那牵肠挂肚的胖妞媚娘.观长歌贞观

贞观长歌.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几点.其一,这是一部想弄成史诗剧的历史剧.其二,这是一部赞歌.其三,这就是一部戏.从里边文臣武将的用词来看,编剧的工底确实强悍.只看这长孙皇后临终时的那一句"我的心儿就像这秋天的叶儿,一点一点的被撕得粉碎";旋即安康哭泣,跪述自己是如何不孝如何意气用事,说罢,皇帝登场,抚着将死的皇后,在她一再的哭述之下,终缓了废承乾太子之意.而通观全篇八二集的捉词用语,在历史剧而言,应算是很史诗的了.可以说,是很严肃的,没有辱没了天朝最鼎盛时代的文功武治.这八二集.抛开历史原委,即抛开那些正史野史不论,从第一集至最后一集,太宗的丰功伟绩一笔笔一划划可以说是深入观者之心.假若一个从不曾接触那段时代的历史的人,定会对这完美如斯的千古一帝敬佩不已.而那些懂历史的,除了在一些细节末梢上较一下真说一下气话,其它可能也说不出什么异议来了.这能有什么异议呢?人标题说了,这是在演一首"歌".你跟一首歌较什么劲.所以.即便看着太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追悼隐太子,一再的提及隐太子如何相逼,自己如何无奈时,我只是一笑置之.就权当这弑兄杀弟逼父禅位的千古一帝真的是逼于无奈才会这么做的.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诚然,每个人都能写就一部书.而书的核心,必然是我们的太宗圣主.八十二集,着最多笔墨的地方可以说是在这些功臣里展开的.在这其间,太宗兄把这些人驾驭得得心顺手.据粗略统计,每位功臣皆在太宗身前身后流过泪淌过鼻涕人均三次以上.而最后呢,除了长孙无忌这把老骨头挨到了太宗老去,挨到了让那位千古一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职位最高的妻管严的高宗贬到异地去.其余皆长寿不过太宗.真是圣主啊.把这么多位能人异士操控于掌心之内.末了,连寿命都优于他人.不服不行.而本人最钦佩的一位能臣倒正好不在这二四凌烟臣之列.其名为文本.本为末史,得太宗青睐,屹立中书侍郎行宰相之实十几年不倒,一只手,扳倒了两个长孙一脉势气最盛的东宫和魏王两脉.而倒二集他于病榻之上与李恪的那一出戏,着实让我眼泪盈眶.且不管史书如何.光这一个人物的刻画,便能让我毫不犹豫的为这出戏打个四星.之所以不打五星.原由较多.但主要是因为开篇的其三.即,这只是一部戏.在这部戏里,删去了所有不利于体现太宗英明神武千古一帝的细枝末节.如其老年咸湿逼人,与其子李治共享千古第一女奇人胖妹媚娘.除此,像其老年远征高丽棒子未果的事迹也不见提及.这只是一部为了成为赞歌而拍就的一部戏.所以,其它正史野史为何,并不是太过重要.--其实要讲要评的话还可以讲好多字节.但终究八二集的长篇大戏,加之我又是快进一党,稍入不得眼便熟用KMPLAYER的向右忽略而过.所以最后只再提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何这般千万人对一个人歌功颂德的封建大戏能入得了广电这只和谐的大眼.播完央视一套播十二套.怎么都不见有人能提出禁播一类的言语.而歌颂八零后为房子车子而奋斗一生不惜当房奴二奶的青春大戏蜗居却始终沾不得央视半点边儿.是不是可以断言,天朝的掌局者们,在心底里,在潜意识里,还是衷心的向往着千多年前的那种万人景仰歌功颂德的君民礼制呢?观孔子所受的优待,再看看,卢梭,孟德斯鸠之辈始终入不得语文课本的课堂之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又傻傻的较了一回真.看戏就看戏呗,整那么多牢骚,还嫌活着不够累啊

 9 ) 谈谈剧中储君以及权臣

这部剧其实我小时候看过,对于哭哭啼啼的公主和李恪真是念念不忘。

整部82集的电视剧其实还挺长的,很多情感戏现在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也根本没有注入的必要,小时候居然看得津津有味的。

长大以后重温其实更喜欢正史的部分。

从整体的叙事结构上来看,贞观之治是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平定颉利,制服罗艺,安抚草原百姓,治理灾荒、蝗灾,完善科举制度,发现贤臣(马周、闵国器),平反赵士达一案,传位于李治。

李世民也可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实能够看出来,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是多么不容易。

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还能任人唯贤,不能被下面的人所蒙蔽,不仅需要极高的智慧,还需要合理地运用所有的权利,还要听进谏臣的逆耳之言。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话虽是这么说,但是很少有皇帝能够做到。

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聚集了中国古代最高权利地位的帝王,骄奢淫逸、听进谗言其实是最容易的事情,成为一个好皇帝反而是最难。

不仅需要最为杰出的智慧,还需要明臣武将的辅佐,最重要的还要有一颗仁义爱民的心。

这样的人可谓百年一遇。

从一个皇帝应具有的条件再来谈谈在贞观长歌里占据重头戏的储君之争。

其实从太子的择弃很容易让我想起清朝康熙和雍正。

雍正在前期也非常隐忍,所以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能够韬光养晦。

李治也是一个捡漏王,他最后能够成为储君不无道理。

魏王过于狠毒,而李恪则是过于争强好胜,不懂保存实力。

我感觉张玄素有段话提到治国治家还挺有道理,治家就是要兄友弟恭,孝顺父母;治国需要保持公心,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

对于废太子来说,皇帝的确给了他很多机会,但是最终他也没能成器。

就像康熙的太子一样,父皇和母后权利地位都很尊贵,也享受了最多的宠爱,又有许多大臣辅佐,与其他皇子相比,更像是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为啥废太子没能成为皇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首先,太子才能确实不行,虽然他可能非常善良,是个好人,对于自己的父皇和母后都非常孝顺,但是一朝天子,不是说仅仅这样就够了,不仅需要文治,还需要武功。

从电视剧里的描述来看,太子每一个方面都不及自己的兄弟,魏王能够做到抽查即能背诵,在魏征做了李承乾的老师之后,他相比其他人,进步非常缓慢,就连他的老师也说乏善可陈,更别说把张玄素气走。

其次,太子不能做出明确的决断。

辅佐太子的人非常多,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魏征……但是太子就像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最主要的还是他没有自己的决断。

在赵士达那件事情上,其实太子和侯君集根本不是主谋,甚至和这件事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就是因为收了侯君集的礼而成为了包庇的对象,再加上侯君集执迷不悟,杀人灭口,牵扯进了驸马和安康公主,最后人心尽失。

一开始太子不是没有发现赵士达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刺史,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一定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钱,但他还是收下了,接受了侯君集的“洗脑”。

侯君集有武功,但只是个武夫,并没有文才。

侯君集站在党派斗争的角度来劝说太子,现在朝臣都站在魏王那边,赵士达原本就与魏王有过节,现在能够为我们所用才是正经。

房玄龄去查也是为了庇佑太子,侯君集居然派独孤谋去杀了赵士达,加上最后谋反,可谓错上加错。

再加上太子妃的主意、朝臣的主意以及皇帝的期望,太子非常迷茫,最后听从了太子妃和侯君集的话谋反,最终成为了一个庶民。

虽然说这对于太子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太子很多年都被太子头衔这一阴影所纠缠。

他知道自己才华不够,难当大任,李世民也很清楚,太子是个好人,明里暗里想借冷落他逼他成器。

这种激将法不一定适合孩子,可能对于李承乾来说鼓励式的教育更加可行。

然而在铁腕李世民看来,他需要的是一个铁血硬气、能够有文治和武功的儿子,而不是一个娇滴滴、只能让人捧着的儿子。

况且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如果在太子之位,才华、武功、仁德无法高于众人,仅凭一个头衔就想高人一等,是万万不可能的。

同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一个太子真的成为了皇帝,下面会有多少冤假错案,在赵士达那件事情上的那么多死囚犯真的可能被无辜处死。

一个好人成为了皇帝却有可能成为傀儡,任凭他人摆布。

从一点上,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会让这样的皇子成为太子。

其他的皇子,比如魏王之所以不能成为储君,其实已经很明了。

他在李世民前表示,如果自己德行有亏,可以杀死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兄弟即位。

魏王的确可以做到。

但是他能不能做到其实并不重要,是不是心狠手辣也不重要,但是这对李世民很重要。

虽然李世民的确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成为了帝王,逼自己的老爹李渊退位,但是这也成为李世民一生的伤痛,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步上自己的后尘,一辈子在愧疚中度过,他也不忍心。

再加上魏王表面上是个文臣,但是其实武功不凡,故意设计自己被捶伤就是为了污蔑太子。

表里不一。

这里似乎也是在表明,在背地里搞小动作的人,无论是职场、学校、家庭,如果没有得到领导不分黑白的青睐,这种小动作最终也会被领导、老师、父母所察觉,最终为大家所不容。

吴王李恪是最像皇帝年轻时候的一个人,武功不可小觑,文治也未必不如李世民,但李恪的遗憾在于他的运气不佳,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母妃,他被立为太子会被疑心复辟隋朝。

李世民也的确在李治之后怀疑过李治懦弱,想要立李恪为太子,被长孙无忌所劝阻。

当时的唐朝的确一部分已经被长孙无忌的一家所把持。

可以说,李恪和长孙无忌的争执在二人的斗争中逐渐消耗了两股力量。

如果李恪肯听从岑文本的话,像李治一样韬光养晦,未必不能成为太子,可能以后历史就要被改写。

小时候看到阿史那云离开李恪心里非常伤心。

现在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一脉会受到打压,李恪和边塞的关系也比较友好,可能也不会有武则天和唐朝的历史,也不会导致杨玉环外戚专权吧。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

只能说中国古代历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明智,一旦遇不到明君,是很致命的事情。

李治在电视里着墨不多,再往下牵涉就该到武则天了。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和这个电视剧涉及的不多。

电视剧里涉及到李治的,一个是赏识闵文器,用500金买他的字画,但是他一时间还拿不出来,显示出他确实很清廉,且赏识人才。

还有就是当上储君之后,他的老师言传身教让他不任人唯亲,离他而去。

还有一些就是他的老师告诉他一定不能冒尖,越低调越好。

而且李世民早就说想选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目的就是不希望自己死后,儿子们再起纷争。

李治踩中李世民的所有“痛点”。

再谈一下权臣。

说起权臣我倒是想谈一下赵士达这个案子以及赵士达其人。

赵士达在泽州为一方刺史,既做过武将,现在又是文官,对上勾结,对下欺压。

死了一个崔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他背锅的。

坏事从来不亲自干,但是利益都是他的。

能够花大价钱去贿赂太子,又能投其所好地给不受贿的安康公主送上“故土”,更能在夺取绿袖的贞操之后欺瞒于她,还能让长孙顺德与他沆瀣一气。

如果真不是有人知道些内情,加上后面的死囚越来越多,激起民愤,不然赵士达可能真的要瞒天过海了。

这里得夸一下李世民的疑心,所有人都说他好,难道就没有不好的时候吗?

加上长孙无忌的保命话术:虽然我不了解这个人,但是大家都同意,我也就没有异议。

还有房玄龄这个聪明人的话:我当官这么多年,知道但凡当官肯定有人说你的不是,这才是正常的,如果每个人都说你好,你反而有问题。

这些权臣的政治敏感性可见一斑。

再提一嘴唐代地方吏治,在钱穆的《中国古代政治之得失》这本书里,谈到唐代的地方吏治,其实古代很多地方官可能升迁很快,但是很难调离那个地方,也就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局面,如果一个地方官是贪官,很有可能像赵士达一样,欺压百姓,蒙蔽监察御史,以致于百姓过得非常艰难。

诸多大臣中魏征、侯君集其实着墨是比较明显的。

贞观长歌里一般大人物都会有一个小吏与之对话,相当于人物的自我独白,比如魏征和小吏,比如郑丽婉和郑大人,比如李世民和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仿佛就是为了来诠释这些人物行为和想法的动机。

以魏征为例,为什么他会到处讨人嫌,为什么会成为“大唐第一喷子”。

其实在剧中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他是李建成时的太子洗马,李世民启用他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很担心他谋反。

魏征告诉自己身边的小吏,他如果事事“唱反调”,是在明处,身在明处反而不会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如果动用小心思,事事和那些会权宜的大臣一样,反而会被怀疑有心眼。

所以他总是站在百姓的一边,哪怕在李世民外出,怀疑侯君集贪污谋反,被李恪当枪使,他也知道自己被利用,但还是这样做了。

因为这是使命使然,他是谏臣,必然就会说皇帝不想说的话。

有的时候,都替李世民感到憋屈。

在古代的谏官是可以不用证据只是劝谏,如马周这一人物。

说李世民心胸宽广,但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李世民毕竟是人,不是神,死后鞭尸的“殊荣”,可见李世民受了多少窝囊气。

从马周和闵国器这两个人来看,其实作为丈夫、情人,闵国器是理想的。

闵国器也有唐代李白之流的影子,恣意帅性,不拘小节,敢爱敢恨,但是最终也因为性格缘故被百姓所妒恨。

而马周,他背弃绿袖,虽然是非常不近人情,但是从他的身份和他的抱负来讲,又无可厚非,他如果放任自己的欲望,那么许多人都会盯着他,他也无法随心所欲。

这样的两个人,可以说是性格不同吧,马周以知晓唐代律例被安康赏识,而闵国器因为书法被晋王李治所知。

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感性和理性的两极。

也可以说着在官场中,马周其实才是古代知识分子更加理想的化身,就像岑文本年轻时也是一个风流贵公子,喜欢写诗,然而濡染于政治多年,终究丢弃了诗文爱好,成为了一个政治家。

从一个侧面看出,古代文人大多过于感性,不是完全理想的知识分子。

而古代的政治家在谈及政治时,也不是一个好的诗人。

前者可以列举很多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后者比如王安石等。

最后提一下演员吧,唐国强的复原程度很像,体型和模样、姿态也很像。

当然电视剧肯定有美化的成分。

但是这种程度也还不错了。

叙事上的弊端,我也已经提过,整体的叙事脉络不太完善,比如如果只是为了突出贞观之治的话,赵士达这种事情其实算作是唐代吏治的弊端,整篇歌功颂德,出现了这个不算明显的弊政,如果把李世民后期征兵也算上的话,还是有点结构性失调。

其次就是关于安康公主,李承乾、海棠、李恪、阿史那云以及颉利的一些戏份太多,爱情在里面占据的成分太多了。

相比37的《大明宫词》,82集的《贞观长歌》显得内容又杂,权谋的成分又不够突出。

全局老臣们的演技自不必说,一举手一投足,向皇帝叩头掉泪,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的戏份都非常到位。

再说岑文本对于李恪,李世民告别魏征都是非常动人的戏份。

再说说剧里的女演员吧,安康和慕一宽的戏份真的很像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化演绎爱情,海棠我个人觉得是全剧最美,但是整体的黑化又有点诠释不够。

郑丽婉虽然容貌不突出,但是也算是里面的一个虽有才华野心的悲剧性人物,她能预见很多的事情,政治眼光也很毒辣,但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虽在唐朝这样一个非常开明的朝代,但也无法随心所欲。

还有一个女性角色就是绿袖,一开始的一身绿衣还显得有些太过于安静,觉得她好像有一点点龅牙,但是后面成为歌妓之后,一舞一动,真的是光彩照人。

在闵国器死后的破碎感和悲情色彩使她更加出淤泥而不染,是动态静态结合得特别好的一个角色,虽然说我不觉得整部剧里出现赵士达一环很有必要,但是这位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加上这个角色的剧本确实是很出彩的。

查了一下演员本身就是舞蹈出身,所以在电视剧里的表现确实很亮眼,加上我小时候看过的《大敦煌》也有她出演,所以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只是很可惜,演员的作品很少,现在也已息影。

这样的演员放在现在,完全是吊打的水平。

安康好像也是息影了。

现在还活跃的唐嫣也在剧中有角色,只是很可惜剧中角色有些“工具人”,不算成功。

我不否认回顾这部剧是衔接童年回忆,也是看美女帅哥来的。

现在看来又有新的感悟,体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缺陷,成为臣子的不易以及所需要的品质。

但不得不说82集也实在是太长了。

 10 ) 王绘春之于岑文本

短评简单写完之后还是觉得不够,实在是太喜欢岑文本这个人了,更确定的是说太喜欢王绘春老师演的这个角色形象了。

出生名门望族,博古通今,极善起草文书,由秘书郎、直中书等最后升任中书令直至剧终官拜丞相。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也侧面反映出能陪侍皇帝身边还近侍的人也不是一味只知忠心的人。

此剧今年再看之时颇觉得之前大火的琅琊榜里的党争与此剧的角色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岑文本站队三皇子吴王(聂远饰)归根结底没有被太宗接纳的真正原因在于血统,就和琅琊榜中的誉王一样母亲都是外族(吴王的母亲是前隋炀帝的女儿)。

岑文本那么智慧城府不会不知道历来立储血统纯正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殚精竭虑的辅佐吴王,并不惜设计假投死对手魏王以保护吴王这样的忍辱负重,以致于剧终前吴王才明其心志,想想便觉心酸。

剧尾大概有十几集的剧情几乎所有党争牵涉其中的人物个个都在岑文本的棋盘上生死决斗,一箭好几雕。

但这不能代表岑文本是个只会玩弄权谋之术,在有关大唐兴衰荣辱与太宗的利益面前岑文本永远牺牲的都是他自己,连太宗都看出几十年中过的犹如苦行僧的生活。

人是复杂的,演员中能要演出复杂的不少,但复杂代表多面,总有一面所为人不喜,而能演出这一面却让人不讨厌的缺不多。

剧尾太宗宣布李治为新太子时岑文本眼里的震惊、挫败、悲凉以及对望吴王时的心疼与无力,最终不得不下跪奉御,旁白说的话已记不清但悲凉二字是不会忘的。

表达心情的字有很多,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的字,可我却深深体会了。

眼眶发酸,喉咙底里的寒气逼袭而来就要冲口而出却又生生咽下,悲凉二字不过如此了,强烈推荐岑文本和吴王最后的对手戏,也就是王绘春老师和演员聂远,那一场短短几分钟病床前的心志互表,道尽了师生相惜与十三年的沧桑。

最后感谢王绘春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棒的角色

《贞观长歌》短评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8分钟前
  • 你都如何回忆我
  • 较差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11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还行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14分钟前
  • 发条橙
  • 较差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19分钟前
  • 大时代
  • 还行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21分钟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