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信仰我们可以做什么,失去信仰我们是什么现代弥赛亚,奶飞新年第一天的剧集,自己最近看完了十集的故事。
看剧情简介第一反应这又是一部反恐题材剧集么?
类似于杰克莱恩只是主角换成了女性?
你可以这样看,至少这个故事的一条故事线是这样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个故事的另外一条故事线,就是这个时间的主要参与者和制造者,这位“弥赛亚”,故事讲述的比较新颖的原因也主要是这两条故事线看起来的齐头并进。
结合这几天的时事热点,其实看这部剧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过某些观点自己就不多说了。
关于反恐这个话题,某个国家的执行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和地步,不过,到底这是侵略式扩张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世界警察的天性使然,到底是迫害妄想症的终极形态,还是真的真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荣,为了lobe&peace?
仁者见仁吧。
关于信仰,永远不要低估其存在的意义和催生的行为。
信仰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终极催化剂,运用得当,可以成事,运用不当,就是灾难。
个人比较喜欢这部剧集对于这个故事核心的处理,到底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是什么呢,是一个拥有神的能力的布道者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骗子呢?
故事到最后也没有把这个谜团解开,当然一部分可能的原因是为了后续故事的展开,但是个人更加喜欢这个隐忍不说的处理方式。
因为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一个魔术师,这就是一个骗局,那么,整个故事沦为了一个借着反恐和边境冲突和宗教隔阂外壳的罪案故事,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拥有着所谓的神的能力,那么这个故事注定了自己的玄幻主义色彩基调,无论是哪一种处理,都会让这个故事落入俗套。
故事中出场的人物,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地拷问着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信任体系。
有些人觉得看起来貌似国家安全机构的人每一个都拥有这样那样的精神问题,不过有个时候个人觉得有些工作必须是拥有某一方面偏执特质的人才可以胜任。
这个故事,用不同的剧中人物的视角去还原了整个经过,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信仰的问题,知识体系的问题,依然仁者见仁。
总得来说,反恐题材剧集近几年也逐渐疲软,选择好的角度,融入新鲜元素,架构不同的世界观,精细化服化道,多时间线融合,编剧演员们在尝试着,看多了生物性化学性甚至是物理性的反恐元素剧集,对于精神世界的控制和操纵,同样可以起到瓦解对方集合达到己方目的的作用,在这个角度上,这部剧集就值得一看,个人评分8.0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仔细看完后发现其实是把原来耶稣的故事搬到了现代。
耶稣当年也演过这样的套路。
被当成神经病或异教徒,受到当时信奉旧约的“世界”。
2020年,觉醒的元年。
在电影里表现的一切其实都是证明了耶稣在圣经里说过的一些传导在了电影里,只是很隐喻。
大部分人估计会把这部剧看作是超人剧。
或者是阴谋论剧。
整个第一季贯穿下来其实最后还是只是为了表现一个问题。
就是救赎和原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宗教的文字带给人的是什么?
个人崇拜?
信仰丧失?
从失去到拥有在到失去,信仰一次次冲刷着自己,而你最后是否找到了那真正的核心。
还是又沉迷在无限重复的人生故事里来来回回?
面对那些你不敢面对的人生课题。
面对那些让你恐惧的一切。
地球是个游乐场,一切都是为了提醒,学习。
拯救的不是肉体,而是你的灵魂。
弥赛亚是道路,是垫脚石,是信息,是管道。
而迷失的心灵需要救赎和面对自己的内在才能找到通往“上帝”的那扇门。
楚门的世界里,我们是迷途的羔羊,而别人和世界都是你内心的一面镜子。
一面镜子一面镜子而已。
而你可以在任何的“当下”从新的选择。
面对你的痛苦,直面你内在的空虚。
问自己一句?
我?
到底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
还是?
你根本从来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而是一直觉得你想要什么?
却没发现你从未失去任何。
《现在弥赛亚》探讨的是信仰,但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宗教信仰,这位被称为弥赛亚的人,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在伊朗长大,到美国求学。
他在叙利亚、以色列和美国行“神迹”,被现代网络媒体疯狂报道,引发了世界关注。
他的“神迹”暗含了基督耶稣、穆罕默德的故事,让相关的信众相信他就是现代弥赛亚。
但是到了现代,人们就不容易全然相信他。
所以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不信的人有的认为他代表的是某种政治阴谋,有的人质疑但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有的人则只是看热闹……于是这些人,就在剧情里轮番上演,时而让观众觉得他就是弥赛亚,时而觉得他是骗子,时而觉得他就是地缘政治活动的代理人……围绕这些故事,关于什么是信仰、改如何遵从你的信仰而行动的探索就此展开。
最后,很遗憾,没有答案。
他是不是弥赛亚,看完你不能确定。
但有意思的是,你该如何遵从信仰而行动,却清晰了。
因为它会把你引向一个极为朴实的哲学思考:你是谁?
从何而来?
将往何去?
我在这里分享一个不成熟的理解。
但必须强调的是,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同时也相信必有一个第一因推动宇宙活动者,只是不知道是什么。
一个宗教,必须有自己的leader,有TA必然是leader的故事传说;然后要有一套理论,为什么你们得信我,为什么我让你们遵从的观点是正确的,以及你们该如何遵从我的具体指定的行为;最后是宣传的开展和信徒的实践活动。
通过What、Why和How三步骤就能成为真正的信仰者。
但实际上,很多人就像未能真正认识自己一样,未能通过三步骤的思考,却已开始做人和做信徒。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到底我是谁?
到底我信仰什么?
承认这个问题存在有点难,也挺痛苦的,却极为重要,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就不能真的走到你想要到的终点。
又一个遗憾,这个问题,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
祝愿你早日找到它!
这部《现代弥赛亚》会不会有第二季?
会不会带来更多的思考线索呢?
好期待呀!
这部剧讲的是弥赛亚再临时,关于救赎的故事。
首先,电影没有明确给出麦哈西是否是弥赛亚。
但从剧情的种种证据看,都指向麦哈西确实是弥赛亚。
比较可靠的几个证据有:飓风过后,只有教堂没有被摧毁。
他并没有指示牧师往哪里去,但是牧师带他去了他想要去的华盛顿。
他在华盛顿现场表演了在水上行走。
他预测了飞机的坠毁,在飞机坠毁后死而复活并拯救了以色列特工。
他在和人对话时清楚每个人各自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都是难以用魔术或者阴谋计划来解释的。
在此基础之上,我想讲讲我所理解的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一部以信仰为核心的电影,里面的人物都代表了对信仰不同的态度。
阿维是一名以色列特工,他内心的秘密是他在一次行动中,找到了杀害他母亲的凶手的儿子,他选择了私自行刑,将这个小孩杀死。
这类似于中国武侠,A杀了B,B的小孩就要找A报仇,然后A的小孩又要找B的小孩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种选择虽然符合人们内心的朴素正义,但并不符合上帝的心意。
按照我对圣经的理解,上帝并不希望人成为审判者,人们应该相信上帝会亲自去惩罚恶者。
自己要去复仇的做法,本质上应该是不相信全能公正的上帝的存在,或者对无所作为的上帝的失望。
因此麦哈西指出,经历过那次事件之后的阿维彻底失去了信仰。
但在最后一集飞机上,麦哈西一直劝哈维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并表示只要忏悔就可以得救。
哈维最终在飞机快要坠毁时选择了忏悔,并最终在坠机后得到了麦哈西的拯救。
其实纵观全剧,哈维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特工,但其实他的内心仍然存有善良。
他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即便他的妻子背叛了他。
他在德州的帐篷外有机会拿着枪直接杀死麦哈西,但他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下手。
他选择将杀死小孩的事情掩盖到内心的最深处,但他仍然不时的会为这件事感到煎熬。
正是因为他内心的那一丝善良,他得到了上帝的拯救,就如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维在飞机上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弥赛亚说,每一刻都有选择的机会,在善念或者恶念之间进行选择,每一刻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创造自己,这是上帝伟大的祝福。
阿维回答的一个引申问题是:如果罪人无论犯了什么罪,只要他忏悔,选择善良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和拯救,那先前的这些罪岂不是都不用受到惩罚?
佛教相信善恶终有报。
我并不知道,在公义的上帝那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牧师则相当于阿维的另一面。
表面上非常虔诚,礼拜日总站在教堂门口和颜悦色的欢迎大家,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
但他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女儿。
他和妻子对女儿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儿因心情不好在外面逛了很久回家,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去哪里了,而他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女儿有没有偷钱。
女儿在布道会上晕倒醒来之后,妻子的反应是关心她女儿身体是否有恙,而他关心的是一直追问给他带来无数关注的弥赛亚去哪里了。
女儿堕胎的事情妻子都不敢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之后他必然会为了维护他牧师的名声逼他女儿把小孩生下来。
而妻子从她女儿的角度出发,认为她女儿并没有准备好在德州做一个单身母亲,支持女儿去堕胎。
(题外话:堕胎在美国是机具争议的话题,一大部分基督徒认为按照经义要禁止堕胎,这也成为总统竞选中拉拢基督徒的一个工具。
不管川普说出多反智的话,只要他答应会任命保守派的大法官,很多基督徒就会把票投给川普。
其实我认为这本身根本不应该成为一个政治话题。
这是个道德问题,并不是法律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堕胎是不可以的那你就别堕胎,但不能拿自己的道德观去强迫他人。
就像我认为捐钱给山区儿童是好的,但我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必须遵守这个行为。
养育一个小孩是需要花时间和成本的,很多人在怀孕时并没有准备好成为合格的父母。
强迫这些人生下小孩,谁又来负责这些小孩的成长环境呢?
与其在强制所有人不能堕胎上努力,不如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改善那些出身在穷苦人家的小孩的成长环境上。
)我一直认为,自认为自己很虔诚,拿着经义和教条来指责其他人违背了这一条,违背了那一条,并不是上帝的本意。
首先,圣经说过在上帝的标准来看,没有一个人是义人。
圣经中耶稣在面对一个行淫的妇人时,告诉大家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按照律法,这个妇人应该被石头打死。
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打她。
其次,律法只是工具,上帝爱的是人,不是律法。
不允许堕胎看上去是维护了为出身小孩的权利,但被逼生出小孩的那些父母们所受到的伤害又为何要被忽略呢?
就像牧师为了追求宗教律法强迫她女儿把孩子生下来,但她女儿本身并没有得到她的关心。
其实在剧中,他女儿仍然得到了弥赛亚的拯救。
这部剧传达了堕胎本身,正如其他种种律法,并不是上帝关注的重点的观点。
飓风来临前,牧师打算一把火烧掉这座教堂,在那时他已经彻底放弃了他的信仰。
即便他亲身经历了各种神迹,比如教堂在飓风中的保留,水上行走等等,当牧师发现自己并不是弥赛亚来的目的,他女儿才是时,他仍感到不解和愤懑。
那一刻,他想到的只有他自己。
他去质疑弥赛亚的行为,为了赚钱去私自安排弥赛亚上他岳父的节目,甚至给弥赛亚安排衣服鞋子,大有一副我才是整个事件总指挥的架势。
这种种的行为显示他其实并不虔诚,也不谦卑。
在事情没有按照他的安排进行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忏悔,而是选择去烧掉了教堂,陷入了彻底的迷失。
他和犹大的故事很像,即便亲历耶稣的神迹,位列使徒,听了许多耶稣的讲道,却仍然选择出卖耶稣。
同样作为对比的,是萨默尔和吉卜力的选择。
两个人是好朋友,都作为难民跟随弥赛亚来到了以色列边境抗议。
在恶劣的环境下,吉卜力仍然保持着非常坚定的信念,最后在神的启示下和平带领难民进入以色列。
而萨默尔在苦难之中则开始怀疑弥赛亚的真实性,最后被带到了极端组织,被要求带着炸弹去炸清真寺。
原教旨主义者的逻辑是作为信徒要为主牺牲,对于他们看不惯的人是可以去杀掉他们的。
为什么宗教容易滋生极端思想?
因为他们在本质上非常相似。
都强调要无我,愿意牺牲自己,听从上帝给我们的使命,反对上帝的人是魔鬼,而我们永远不应该站在魔鬼的那一边。
圣战是比较有道德感召力的。
我认为能把好的宗教和极端的宗教区分开来的,是有没有人道主义。
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还是应该关心每个人,无论他是好人还是罪人。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生命的权利,无论他们的想法有多愚昧,错误,甚至离经叛道。
这和前面提到的阿维要自己去报仇的选择一样,上帝并不希望人们审判并去施以刑罚。
而吉卜力在劝萨默尔不要燃爆炸弹时喊出的那句话是:“神更伟大”。
另一组对比是国防部长和总统。
部长属于非常典型的为了利益可以使出各种肮脏手段的政客,比如出钱让妓女去诱惑麦哈西,假装和以色列达成协议但炸毁运送麦哈西的飞机。
在部长眼里,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工具,可以利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总统则相对来说保有信仰。
比较有意思的是,麦哈西见总统的目的是让美国从全球撤军。
这表达了作者的一个理想。
认为美国在全球部署美军其实加剧了世界的冲突,从上帝的角度看,不希望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到处干涉。
我的理解是,虽然总是带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美军派军事力量干涉他国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用经济学家的术语,当收益高于成本时,美国才会出兵干涉他国;一旦成本高于收益,美国就不会选择去干涉。
比如最近从伊拉克的全面撤军。
如果说军事占领的目的是为了占领资源,这的确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伤害。
至于说推翻和不推翻萨达姆对伊拉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并不是专家,也许只有伊拉克人民和上帝知道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干涉他国内政本身是原罪。
对于一些受独裁者或者暴君压迫或者在各种冲突中受难的人民,我认为国际社会出于人道主义的干预是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人物:Eva。
我其实并没有很理解这个人物。
弥赛亚对她的评价是她让工作占据了的人生。
她在工作中雷厉风行,从不退让,但内心其实非常脆弱。
她一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麦哈西只是一名阴谋家,但她流产了好几次都无法生育,其实她内心才是最需要信仰的力量。
她代表的或许是那种投入全部身心在工作中,无暇顾及信仰,家人,甚至自己的人们?
她相信真相,相信不是黑就是白,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真相。
但在费劲心思寻求之后,有没有可能事实却很简单?
这部剧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她的忧郁,总感觉她一直很疲惫,忧心忡忡,我想不到她在剧中那个地方笑过。
或许她代表的是花了很大精力,想要寻求世界的真相,但因为没有对上帝的信仰,无法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思想家。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对宗教意义的探讨。
一只狗奄奄一息,麦哈西并没有拯救它,而是像那个小孩父亲要做的一样,一枪结束了狗的生命。
带患有绝症的小女孩的母亲前来花了很多功夫拜访麦哈西,但剧并没有交代最后小女孩有没有好转,按照结尾处小女孩的样子,似乎并没有好转。
这代表很多人寻求宗教的目的,狭隘点说,是为了治病;宽点说,是为了摆脱苦难。
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
为什么上帝没有拯救狗,没有马上拯救小女孩?
我们需要他们被拯救,只是因为“我们”需要。
我们希望我们的亲戚不要生病,我们自己不要生病,也是“我们”需要。
然而,我们需要不一定是上帝的需要。
我们谁也不知道上帝本就希望一个人继续活着,还是本就希望一个人死去。
祈祷真的可以改变上帝的意志吗?
也许会。
但人之常情总会祈求上帝医治疾病,但上帝不是说了,人死亡还有天堂呢。
真正的信徒,又何惧死亡和肉身的分别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苦难和令人难过的经历消失,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为了给一切经历一个意义,无论它是好是坏,无论它是生是死。
C.S. Lewis说得好:“寻求真理,你或许可以找到安慰;寻求安慰,你既得不到真理也得不到安慰”。
”If you look for truth, you may find comfort in the end; if you look for comfort you will not get either comfort or truth only soft soap and wishful thinking to begin, and in the end, despair.”作为总结,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讲的是救赎。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到最后一刻,我们才在阿维和牧师身上,看到神会拯救哪些人,不会拯救哪些人。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选择过什么,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要保持内心的那一丝丝善良,这是我们和上帝连接的最后的通道。
令人悲伤的是,在看这部剧的同时,西安因为疫情发生了一些悲剧。
在封城之后,一些急需治疗的孕妇和心脏病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被多所医院拒诊,最终导致流产和去世。
当那些认真“执行规定”的保安或者医生,看到为了得到救治而苦苦哀求的病人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内心中是否还存在那一丝丝的善良,在某些时刻告诉他们该如何选择。
看到第六集终于感受到双线剪辑的魅力所在,一点个人的 notesal-masih - 后现代的神:他降临德州,以一种好莱坞式的方式。
元文本层面即美国文化的化身——CG灾难、instagram、枪、road movie. 但同时也是前现代的神:布道方式、语录、神秘性、偶然性、五花八门的解释学、原教旨与世俗的争议。
Jibril - 从名字开始就是平凡,无处可去。
他是支线,被反复强调的神的客体;被媒体无视、被同胞抛弃、被关在庇护所外、孤身一人。
关于他的段落是重复、昏暗、庸常,是观众想要跳过的那段剧情。
所以超越文本,他是现实。
最后并行剪辑的两段“神迹”:al-masih 的水上行走是文本上的奇观,现实维度庸俗的好莱坞日常风景:想要从他那儿得到什么的人,注定什么都得不到;而 Jibril 带领族人穿越边境是真正的神迹,士兵放下枪 - 纯粹的反常识——现实维度的不可能。
他是一个现代的神,一张普世的受难面孔,也正因如此从未被注意到。
他也是一个连接前现代到后现代的神,人内部的神性 - 充满了(非)潜能。
然而写了这么多,没有足够多的宗教知识来 contextualize, 也可能读得全不对。
整季看下来,男主没有改变原本追随者的任何生活轨迹,包括生死。
所有被复活痊愈的都是因男主死去的。
狗,小女孩则是需要自己面对自己的宿命,所以男主选择不去治愈而是遵从宿命的法则。
比较奇怪的一点就是一开局,男主救了牧师的女儿,这个点我还没想通。
最后一集也说明,男主非神棍,但是神不是满足所有私欲的存在。
自己才是自己的引领者
看了三集 写了一点圣经对应的地方 发不出来 只好先发图片了
16:4 邪恶和淫乱的世代要寻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之外,不会有什么神迹给它了。
”耶稣就离开他们走了。
16:4 A wicked and adulterous generation looks for a miraculous sign, but none will be given it except the sign of Jonah." Jesus then left them and went away. (The Yeast of the Pharisees and Sadducees )
神秘的永恒不可言说之“ 否定为何”,存在在一切的以祂为特征的言辞中。
人由于受制于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根据律的时间线上挣扎着回抛。
人向往存在在自身中的那个一直在的“遮蔽之物”,当无法超越于此时,信仰就产生在言辞和自身外。
人是一种超越人自身的一种东西,人是人所操劳的一种东西,万物的人需要根基但根基又在离基中忽隐忽现。
人渴望那源本的“否定”自身的“为何”因此在追逐这无法达到的道路中人创造着人自身的超越。
人需要一个“依靠”,“依靠”不需要人,因祂在人之外又在人之中。
当人视见了那个无时间性的存在者显现在人面前至下而上产生出的恐惧、惊恐、惊异唤起了人本身的敬畏与崇敬,人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即否定着自己又同时肯定着那个被遮蔽之物。
一切意向的时间特征表出在那个惊恐之物的显现中陷于沉迷,在沉沦中迷失而又无法坚持自身在领悟中的回返,人这时需要“疑惑”到“领悟”的跳跃。
有限时间性的存在者对那隐秘的神秘幽深之物的惊奇与惊异的回想与不可解的自身疑惑被竞直导向带入进“信仰”。
人需要宗教:需要“弥赛亚”、“上帝”、“真主”、基督”也需要“真理”,哪怕是古希腊的“诸神”,其实说到底,人所探求的就是那隐蔽在自身的忽暗忽明的幽暗之光,那一直在永远在的沉浸在历史悠长的历史性中超出那人自身的东西而已。
人需要“信仰”,但“信仰”到底是什-么?
,人是什么?
人为何?
什么是-Sein的追问就是“信仰”的一直需要存在“为何在”的意义问题。
“神”创“人”,“人”创“神”,“世界”创“人”,“人”创“世界”。
其实片中的所谓“恐怖分子”,所透露出来的,只是一个所谓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强权的人士,而真正杀人灭口的,是白宫高层,这何尝不是恐怖分子。
在真理信仰面前,认知的僵固,思维的奴隶才是最大的问题。
故事非常大胆,影片结构很完整,节奏也不错,很下饭,唯一缺陷就是救世主讲的道比较虚,不够立体和深入。
但是剧本身的深度已经做足,引人思考,后劲很大,是一部佳作。
如果没有跨过对西方(以色列,阿拉伯,美国)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基本认知门槛,可能看起来会很懵逼。
信仰是什么?
信仰不是对某个确定性答案的认定,无论这种认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剧中无论是追随弥赛亚还是质疑弥赛亚的人,都是已经有或者想要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弥赛亚一次次地打破了他们的这种妄想,试图将他们领到信仰的真正道路上来。
作为多数人群的旁观者居于两者之间,他们有点信又有点不信,总是要求一个神迹,一个证明弥赛亚确实是弥赛亚的100%的证据,或者相反,一个证明他是骗子的100%的实锤。
但是,如果弥赛亚真的证明了自己是100%的弥赛亚,那你的信仰值几分钱呢?
信仰的宝贵之处正是在于,即使你只面对了1%的可能性,但你依然选择了相信。
况且,物理神迹永远不是100%的,即使他行走在水面上,也总有人会质疑说他是凭借了魔法或作为现代魔法的科学,于是大家又要求更多神迹,凭借证据只能达到99%,永远达不到100%,只有信仰才能完成最后关键的一跃。
追随弥赛亚的人,总要弥赛亚给他们答案,比如要去哪里,要做什么。
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想要一个可以依附的绝对正确的主人。
但是,他们越是急切地要求被命令,弥赛亚越是沉默,甚至要求他们自己给出指令。
弥赛亚不止一次地指出,人们和弥赛亚在神面前是平等的,弥赛亚只是传递了神的消息,但人们都能聆听到神的声音。
因此,在信仰状态下,我们依然要自己去做选择,我们还是会犯错、犯罪,还是会怀疑自己,而不是永远正确下去。
信仰和不信仰的区别在于,信仰的人能够在怀疑中不断超拔自身,而不是在自信中沉沦。
否定弥赛亚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答案,例如科学、国家,并且试图用这些答案来消解处于答案之外的弥赛亚。
但是这些答案真的能支撑起生活吗?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答案并没有让他们一团糟的生活得到改善,相反他们生活的问题正是来自他们对答案的固执坚持。
相反,与弥赛亚的对话能让他们开始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并试图去把握它。
弥赛亚带来的信息就是,答案不存在。
没有人给你现成的答案,所有试图用现成答案来为自己生活奠基的人,最终都会发现,这只是压抑以及加剧了生活的动荡。
因此他一再地揭示出对话者生活本身的不自恰,并且拒绝由自己来弥合这种不自恰。
但同时,弥赛亚又带来了福音:上帝存在,我们的生活依然存在普遍性,而不是在偶然性中荒度一生。
上帝存在的证据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在不自恰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实现幸福,依然努力去追求幸福。
这与不可知论者不同,不可知论预设了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真相,而且也预设了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这个静态的真相。
但是在弥赛亚的叙事中,真相永远是回溯和筹划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演进,对过去的回溯和对未来的筹划也会发生改变,这个真相是历史性的。
因此,不要放弃与生活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永远不会结束,但在斗争中我们将获得人生全部的意义,上帝保证了这份意义的获得。
有信仰的人坚信,上帝不会让我们无故来到这世间,这既是恩典也是责任,它使人可以直面虚无。
虚无一方面是人生整体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生活中每个细节的不自恰,克服虚无的道路不是否定虚无,而是与虚无共舞,在这种勇敢的共舞中,信仰就得到了自证。
很有意思,很神的一部电视剧,他的精彩程度完全取决于你相信什么和你的信念,就和这个世界上的不少事情一样。
究极神棍剧,还有些人自认为比别人看懂的多,不可笑吗
主线是经典戏剧式的,《天使来到巴比伦》、《四川好人》这类,神降临在不信神的世人间,见众生相。佐料是Netflix用熟的那些——中东风土、恐怖主义、大国间谍、个体伤痕、阶层(民族)差异、现实植入(本片中的飓风和洪水)。确实我们这种现实世界也只配得上伪神。真敢想敢做,不如做降个真神的剧情,哗~~
当年摩西劈开的是我流的口水
飞机坠毁还能有全尸?
这哥子要是在天朝,他活不过一集。
片中的topic都戳中我的G点。I am troubled by my lack of faith. I am troubled by clash of civilizations.i am troubled by traditional societies inability to cope with modernism and modern values. I think about what’s the ultimate truth? Broken families in America and how we are all drifting apart.i am troubled by the lack of answers to all my previous questions
救世神话。。。洗脑很重要。。。。。。
……
故事讲到挺好的,似乎每个人都想相信些什么,宗教信仰、工作、组织,但选择相信的人最后却不得不面对信仰的瓦解,一早就决定不相信的人,似乎又看到了值得相信的证据;平行剪辑很不错。
也许当你看见圣迹会流泪时才能客观评价这部片子
最后一集,小孩说弥撒亚施展神技救活了男主和另一个人,但是前文有交代了这个小男孩非常爱夸大其词,信与不信都在于你心中
彌薩亞 好性感 好想把他撲倒
见了神迹也未必相信有神
我呸
对信仰的探讨和表现挺有意思的,观众和大部分角色一样都在信与不信中徘徊
看不下去了
如果你寻找真理,也许你会得到安慰;如果你寻找安慰,那么你永远不会得见真理。
看得出是网飞年度重头剧,连官方中字都翻译得比其他剧好得多,还特别选在以耶稣生日纪年的公历一月一号播出,整部剧将神话、宗教、社会议题、移民政策、地缘政治等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从叙利亚到以色列再到德州,主角连番用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谈论玄机,围绕亚伯拉罕一神教的三大分支引发世纪热潮,最后不出所料在所有人将其人格化时,又借由奇迹般的花海复活神格化了,悬念和野心极大,但由于涉及的元素非常多,需要庞大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观影量及时事了解,才能看得懂这剧,其实这剧和信仰的关系最少,讽刺意味更多,剧本雕琢非常精细,世界构架庞大写实,拍得极为精彩
单看这季应该可以说他就是弥赛亚,一份住院证明、亲哥哥的否认、和华莱士的联系都说明不了什么。圣经中的基督本就是政治家的身份大于神的儿子,他反抗希律王,却被钉上十字架。如果基督再临是在现代的话应该就是剧中这样,受到各种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是会选择相信他是救世主还是一个“高智商精神病人”。看结尾像是会有下一季,只能期待下一季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