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看了太多,但从未因此麻木……一个叫银古的男人在独自旅行感悟生命虫师确实只能吸引一部分人。
不用否定,第二季在4月新番里它排名只在中间……(妈蛋的乙女向的众神在它前面!
忍不住的想吐槽!
那几个男皮也不好看啊!
还学美少女战士变身!
节奏一样一样的!
还起了个炫酷的名字,化神?
……)咳,原谅一个银他妈的脑残粉,容易跑题,言归正传!
可能在一些进击的脑残粉眼里,那些觉得虫师不好看的人们实在是脑子有虫洞!
不能欣赏这么一部神作!
但实际上……只(jiu)是(shi)没(nao)戳(zi)中(you)萌(chong)点(dong)罢了(求放过,只是在开玩笑)在很多人看着夏目友人帐,舔着屏幕大喊:“夏目好温柔好帅这动漫好温馨剧情和虫师好像这两部到底哪部更好呀”不要闹……我觉得没可比性……我个人觉得和虫师有点类似,而且能放在一起比较下的……是画面略炫酷的《怪化猫》夏目有种靠卖萌的喵和妖怪,美型的外表,再把友情,爱情,离别,死亡矫情又美轮美奂的煽情一下,催一部分人尿下,然后……就没什么的感觉了。
当然夏目性格不错,我比较喜欢银古夏目这类温柔型的!
(银他妈除外……)(上面是个人观点,脑残粉别攻击我!
其实我也是夏目粉丝的说!
我以前也舔剧情了,只不过现在只舔夏目的颜和看猫咪老师卖萌,当然也有煽到我的点,但原谅我阅近千万大片撸点已高!
导致现在再看夏目,总觉得煽情的太刻意……比如将夏目童年能看见妖怪于是被当成怪小孩远离的可怜样翻来覆去,抑扬顿挫的煽,达成让人心疼的目的……其他的什么萤火虫啦,鸟啦就不一一细数了)又跑题了……所以虽然虫师的男主没有现在流行的,人挡杀人,虫当杀虫,鸟来架火的无敌外挂;没有腹黑的性格;没有帅气的外表;没有废柴后得到某种能力然后去拯救世界的心;不猥琐不热血;不青春不中二;没有宠物(或者怪物)星人去帮助他卖萌;没有后宫妹子肉弹吸精……它依旧是我的最爱之一虫师里有一集,等待未婚妻的男人,遇到了虫化身而成的未婚妻时,银古问他:“你现在看得见陆地么?
”“没问题的,我看得很清楚”他牵着未婚妻的手,满足的笑着,指向迷雾中……“看,在那边。
”……如果结局真的是他和未婚妻消失在了迷雾里,我可能就像对夏目一样,除了因为浪漫情怀而产生小感动外……没有别的了我就不说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杀殉情什么的很脑残这样找喷的话了。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
但至少在我这里,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高于爱情,未来高于过去男人未婚妻的衣服被人捡到,银古问他:“没关系么?
”他说:“没关系,这件衣服,他的主人已经不在了。
”俯视地面四十五度,任悲伤逆流成河(卧槽!
)也许他某一天会再一次爱上别人……但没关系,至少他曾经想和她在一起,那一刻是永恒的……在我蹲在坑里苦苦等更新的时候,特意写了一篇长评,数次跑题(尼玛打了好久)都是看完后的个人感触,有些观点不服不辨(辩NMLGB,现在网络上越来越多SB喜欢到处洗脑别人,看见别人说点什么就上来一通:“我@#¥&,XXX明明XXXXX”“谁说的,我就XXXXX”一定要你爱的大家都爱,卧槽,回家喝奶去好么?
)好了,结束!
2014年5月16日 一只
久违的虫师银古又从薄雾中踏步而来,续谈9年前的关于虫的故事。
你要问谈的是什么事呢?
是关于生与死的情愫,是关于往事递邅的慨叹;也许有山中小径,也许有雨后故人。
朝阳下共曲于衣袂飘飘,夕于雾中翻动旧情衷。
像一茗清茶,一切皆是东方的情意。
清新淡雅,哀而不伤,将世间情事娓娓道来,却又质朴悠远。
好似围炉夜话,向同是人间远行客的旅者共诉情怀。
无需多言,《虫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动漫作品,并深得日本乃至东方文化的禅意。
《续章》的故事风格延续初章,变得也许只是一曲Lucy Rose的『SHIVER』以及更加精致的画风,关于故事不想赘述。
日本感人的动漫、影视很多,然而我最爱的还是《虫师》。
如果做个类比,《虫师》好比是篇散文诗,《深夜食堂》像一部世俗话剧,《夏目友人帐》是一曲流行小调,《花田少年史》是一本感人童话书,《奇诺之旅》是一本简易哲学书,《萤火之森》则是一章短篇爱情读本。
因为是散文,所以清新雅致,别具一格;因为是诗,所以意蕴悠长,曲终人未散。
然而她又没有散文的矫揉与浮夸,却将内涵深埋地下;没有诗的感性与浓烈,却将理性与淡然跃然幕上。
论及感人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
《一公升的眼泪》生死面前的不屈与爱情感人;《甲贺忍法帖》对时代的控诉感人;《东京物语》父母子女人情描画感人;藤子·F·不二雄之于童年感人,宫崎骏之于青春与梦想感人。
而《虫师》感人的是在生与死面前的淡然与冷冽。
好似一个已经惯看生死的老人,即便朝生夕死,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吐露衷肠。
在《虫师》中,“虫”好像是那个世界的主宰,人在“虫”面前显得那么无助,像蜉蝣一般脆弱与渺小。
然而在《虫师》中,跃入眼帘的却是人作为弱者的不屈与坚韧,对于自己与家人的希冀,但结局大多战胜不了“虫”。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一匹赛马“春丽”,一匹从来没有跑赢过的赛马春丽,居然成为日本人狂热迷恋的对象。
自四岁踏上赛场起,春丽参加了105场比赛。
但是每次比赛春丽都是最后一名。
这匹屡战屡败的赛马以其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不服输的精神被人们视为永不放弃的现实写照,从而赢得了许多日本人的尊重。
我想《虫师》感动我们的也是像“春丽”一样的淳朴不屈的人们。
然而《虫师》感人我们的除了“春丽”精神的人们,还有面对人生之苦,人性之恶,人世之残酷,面对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物心境的不温不火。
每个人都有万千感慨,却又深埋心间。
银古好似一个掘墓人,将深埋的苦衷展现出来。
《虫师》的外界环境自然是恶劣的,但我们却很难找到一个恶人,都是一群善良淳朴的人们,与现在世道相比,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慨呢?
是不是让我们依稀找到了失去的情怀呢?
也许当我们领悟了朝生夕死,只有这样才能不伤怀。
伤怀人生,伤怀人性,伤怀人世。
《虫师》是日本漫画家漆原友纪所做的经典日本漫画作品。
虽然漫画的背景是架空的,根据人物服饰和背景类似于江户时代与明治时代之间的时代。
故事里讲述了男主角银古游历四方给大家解决“虫”的问题,尽心尽力帮助大家。
每个小单元故事很有爱。
讲述人与“虫”和谐相处的故事。
这是个治愈的小清新风格的作品。
1. 高潮力度欠缺。
相比前作,「續章」很多劇集,情節過於簡單,懸念中途消散,最後只剩淡愁,虐不到心坎裏。
2. 虛化背景濫用。
室內裝飾常常因此被省略,顯得空洞。
又造成觀者過度適應,高潮的虛景畫面力度反而不足。
下含劇透:❂❂❂❂❂❂❂❂❂❂❂❂❂❂❂❂❂❂❂❂❂❂❂❂❂❂❂❂❂❂❂❂「續章」回味猶存的幾集:第三集「雪の下」,情節插序展開,直至最後 阿時 背着 妙 在雪地行走時,「妹妹死於懷中」的關鍵場景回憶,將線索串齊,衝擊感強烈。
第十二集「香ろ闇」,穿越題材,雖爲平鋪直敘,但結尾背着摔傷瀕死之妻的男主絕望途中在漆黑洞口停留的一瞬,時空和靈魂雙重扭曲的恐怖氛圍隨輪迴而瀰漫。
第十三集「残り霞」,半生半死半人半蟲的無本之影,數十年后回歸的「蟲隱」少女。
反觀「前作」,高潮瞬間更多:「绿の座」,酒盞並心靈共碎懷中;「柔らかい角」,病臥的母親輕捂幼子雙耳,脈搏與岩漿在耳畔涌動;「一夜桥」,跌落藤橋、步出山谷、來到村際時茫然已死的目光;「笼のなか」,筍女迸淚揮斧嶄白竹;「暁の蛇」,目睹負心郎與新歡洗浴新子的母親;「虚茧取り」,妹妹倏然消失,空餘姐姐佇立在飄擺的被單前。
所有的鋪墊和回憶緊緊地重紐一處,心中也擠滲出了光酒,汨汨不止。
香る闇>壷空の星>雪の下>夜を撫でる手>残り紅>鏡が淵>花惑い每话小记或碎碎念:1话 野末の宴:OP简直美的如梦如幻,和前作一脉相承以酒的故事引入。
「酒是有生命的,如果你用全部感觉听取它所有言语,那么终有一天,它会作出回应」光酒,是生命的形态。
而所谓虫,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
虫师的大主题,便是敬畏。
酿酒少年说,只有醉酒时才能看到的生命形态,醉人。
2话 囀る貝:这种发出鸟鸣声的虫,若寄居到贝壳里,则预示着大海将有异变。
人拾之而听,会失声。
在一次渔夫没参与的出海中,村长先把自己的妻子救起,渔夫的妻子则被鲨鱼吃掉了。
赤潮过后,渔业荒废。
渔夫打破心锁,明白灾害的无可奈何,用女儿采来的珍珠接济大家。
虫飞走了。
3话 雪の下:- 「ね、兄ちゃん、雪落在湖上会怎样呢?
要是落在地上就好了。
好可怜」吸脚印的雪、滚雪球的雪、吸体温的雪,像棉被一样守护在湖底的我的雪。
雪之上、雪之中、雪之下,均有灵。
妹死了,悲伤冻住感觉。
而能感受冻,才是活着的实感「脸颊好冷、气息变成白、好冷、冷得受不了」4话 夜を撫でる手:别妄想征服山,人只是山的一部分而已。
最凶猛的野兽,也不知自己何时会丧命。
猎人的手抚向无尽夜晚,喋血不休,唯有腐臭,得来的肉无人问津。
黑暗中,比舞动嬉戏的异形更令人恐惧的,是人无尽的贪欲。
那是甜腻的毒酒。
5话 鏡が淵:君赠我镜,但盼君磨。
弃我如镜,念君如初。
有虫摄魂,唤作水镜。
无识无心,唯乞形态。
世间本寂寂,可怜更幽处。
被世间所弃之物在只能蜷在暗中。
而我仍是我,用如镜般清澈的明眸直视阴翳吧。
镜为深渊,如水鉴心。
6话 花惑い:「有花不语,凌风傲雪。
有花不言,自开自凋零。
有花幽幽,芳华尽蚀人间。
」为了使她免于腐朽,百年间八代人,不惜用无辜之人的躯体来移花接木。
可悲可叹。
「经历岁月的古木中宿有灵魂,传说会因此迷乱人心,有美丽的花朵更甚。
」执,美丽又残酷。
7话 日照る雨:唤作「雨降」的虫,吸走人体水分,再上升化雨。
持续大雨,村毁人亡,姑且当作时运不济吧,不怪雨。
像云裹着雨般,包容自己的不幸吧。
「等某天,雨停泪落,就在土地上扎根吧。
在那之前,就和雨一同,如浮云般流浪。
」8话 風巻立ち:「虫也有自己的意识,为了自己而扭曲它们的意识,就会遭到报应。
」口哨吹响,风动帆满。
口哨吹响,厄运蠢动。
无名火烧心,泄愤或铸成大错。
火生火灭,一念之间而已。
9话 潮わく谷:「乳汁化血,孕育繁衍。
回归大地,生机复萌。
」躺下便浑身不舒服,意识到时,已经在田里劳作了。
于是便开始不分昼夜耕耘。
利用这份力量得到的富饶土地,是用母亲的命换来的。
知道真相后,悲伤过去,生活还得继续。
10话 冬の底 :「晚冬山坳间,间闻耳语般低响,那是一众山神商讨觉醒时日之声。
」蛰伏的冬,并不是静待死亡。
潭底深处,万物疗伤。
换得明媚之春,丢点光酒,又算什么呢?
一切都在山神的计算之中。
还是那句,万物有灵。
特别篇 棘のみち:山丘背面,抑或是虫洞里面;风景绮丽,抑或幽深恐怖,都一样。
哪里都一样。
被剥夺灵魂,抑或腿脚不自由,两族间,一代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至少,还能奉上一杯自认为好喝的热茶。
11话 草の茵:只要不停留在一个地方,就能不吸引过量的虫,招致灾祸。
即使漂泊流离,但这世上你所到之处,都是你的栖身之所。
世人或多龌蹉,但山神的胸襟,一如山般广阔,把人或多或少的罪愆,都消弭于唧唧虫音中。
12话 香る闇:喜闻乐见轮回梗,在虫师这样的氛围下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诱人的花香,把人留在过去的幻象里。
这里没有出口,没有改变世界线收束的方法。
既视感渐强,心中的煎熬,竟让瞳仁也积上了灰。
只是在重复,幸福的噩梦罢了。
但是,这又能怪他吗?
13话 残り紅:ここはどこなの、誰もいない、いつまでも、夕暮れのまま。
寂しい。
寂しい。
怖い。
きっと、あの影のせいだ、あの影が私の影を踏んだから。
但你还是没夺走他人的身体。
我和踩你影子的人结为了夫妇,很过分吧?
你恨她吗?
这回由我来赎罪吧。
黄昏薄雾逢魔时,影踏影踪谁作谁。
14话:隠り江 鱼传尺素,在水一方。
15话 光の緒:人们恐惧未知的事物,把不能理解的观念当做洪水猛兽、否定它、抵制它、抹杀它,就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
同时异己被批判成牛鬼蛇神。
即便那未知是美好的存在。
16话 壷空の星:「土の底は、冷たいか、苦しいか、怖いか、寂しいか。
その底は、清らかな水の、無数の星の、栖む所」这集意象好美。
壶中有洞天,一直是夜晚的这里,天上浮着个纸月亮。
然而井口的那边,才是归处。
17话 水碧む:这话滂沱大雨和洪水的音响效果又听到耳朵怀孕。
折笠富美子母亲力UP。
即使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是一样的。
一如大海、河川、雨水、云朵,哪怕体温冰冷、语言迟钝、长着蹼、连做梦都在划水。
他确实活过。
18话 雷の袂:「我不怕雷电吗?
当然怕啊。
可是我也喜欢它,非常强大,又非常美丽。
不论是父亲还是妈妈,他们从不拿正眼看我。
但雷电却会正面向我袭来。
」包办的婚姻,不该生下的孩子,不知怎样去爱他。
“不想他去死”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那么一起死吧。
最后是寄养收场,以及笨拙的饭团。
19话 泥の草:腐草逐臭而生,洗不净的尸臭,浇不灭的怒火与杀意,终归也要一并没入黄土。
20话 常の樹 :「曾有一段足以令人遗忘的,恒久的,恒久的时间。
有棵深深扎根的大树,一直静静地俯视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生息」被人们砍掉后,依附于你并不是为了占用你的身体,而是为了能继续预示灾害。
敬畏始于光脉,归于光脉。
而光脉汇聚之地,树,是永恒的。
乳催饥疲交加的母亲用自己的血液喂饱了她可怜的小宝贝。
健壮的父亲为了孩子拼了命的劳作。
血浓于水,母之乳水,父之汗水。
化作泪拭。
冬:所有风景的取景构图,简直美呆了!
美工作画和色彩出来,哥哥亲亲残霞:善良到这种地步的女孩,怎会让人不心疼光绪:妖质应该就是比喻孩子对母爱的缺失吧,因为母亲的过失差点害了孩子,于是母亲从此不被允许见孩子,而母亲因为对孩子的思念成了天女,像那望夫石一样令人着迷的神话。
井星:是对失去孩子家庭的美好祝福吧,好治愈呀,真希望故事是真的,生活也能如此圆满。
结尾其实应该是孩子又一次被带走。
不过导演高抬贵手没有放出来。
碧水原以为失去孩子就已经足够悲伤了欸. 人生苦短。
雷袖虐待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信号》里那对变态的母子有点相似吧。
畸形的母亲养育畸形的孩子。
活下去不如死亡的思想深深种在母子的心中。
这个问题也没什么解,只希望世界上少一些暴力(不论冷热)泥草: 真是令人作呕了常树:虫师里有一种世界观:山神--一种愿意牺牲自己来保卫大山的生物。
真是令人敬畏
虫师是群怎样的人呢?
有如银古的,被虫寄生,因而会了虫术,寄生在他身上的是“永暗”,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也为此他在黑夜,无需照明,也可看见光明,不知何时,也许当他没有了自己,当他放弃了自己,“永暗”会将他吞没;他会吸引虫的到来,给所待之处带来灾祸,为此他不能在一个地方久留,他必须漂泊、流浪,他没有家,但所到之处都是他的家,即便在寒冬,最需要人际温存之时,他也不能停留,即便遇到心爱的人,想留下的地方,也不能对抗法则,不然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毁灭。
有的虫师是家族传承,祖先将可以毁灭一切的虫封印在自己的体内,后代子孙有的一出生身体即有一部分是虫,无法动弹,他们必须边记录虫的故事,边忍受虫对其的侵蚀,用心感受虫的挣扎和痛苦,将其化为墨汁、写成书卷,以此让虫长眠;有的虫师是在幼时,在极度恐惧中,让自己的灵魂死去,让人造的虫侵占,这是对付虫的终极武器,以便在遇到会吞噬人灵魂的虫,使出必杀技,让人造的虫脱离人身,反过来将真的虫吞噬。
他们也想过另一种人生,不用担惊受怕何日会被虫吃掉,不用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制衡住虫,也曾抗拒、质疑自己的责任,但或是得益于志同道合之人之间的支持和相望,或是对虫产生了兴趣和求知的渴望,或是虫曾经让他们失去了挚爱,或是为了可以让痛苦不在后代延续,或是为了不让虫的世界失控,他们接受了他们的宿命。
他们四处游历,遍寻虫的踪迹,可能是大自然的异变,可能是人奇怪的病痛,悉心维护着虫的世界、大自然和人的世界之间的平衡。
虫师中有嗜好杀虫的,视虫为万恶之源,斩尽杀绝,但虫可以带来恐怖,也可以带来富饶、繁盛,它们跟人类之间,是荣损与共的关系,一旦虫的世界失衡,自然、人类也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有的虫师想利用虫,来获得特殊能力,或是免除自身的痛苦,想借此打破自然的法则,之后的结局是,他们得到了从未得到的神力,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会因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甚至是自己的实体被掏空,虫由此取代了人。
有的虫师对未知的虫充满了恐惧,也自责于无法想到应对之道,没能早些时候将其扼杀于摇篮,惊惶、自恨之下,在还没有了解虫之前,认定别无他法,轻率地动用人类自以为傲的武器,火或工具,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正是虫希望、引诱人做的,这些对它们而言,是养分,是燃料,可以让它们变得更强大、更棘手。
像银古这样的虫师是少数的,对于虫充满了好奇,甚至是欣赏。
对于它们,他没有狂妄和傲慢,他深知虫是最低等的,也是最原初、最基本的生命形式,理解虫也是理解人,深知消灭并不是人与虫唯一的相处方式,虫与人是相互依附的,相互影响的,有些虫也在滋养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他会反复跟受虫所害的人念叨,发生灾祸,不是人的错也不是虫的错,人和虫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经验求生。
他会考察虫给人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再决定是消除虫,还是留下虫。
他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和调查上,在对虫的习性特征、生存之道深刻体察之后,更多地用智慧而不是用武器,去发挥虫的神奇效果,转化虫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时候,虫有害也有利,看人怎么用;有时候,人可以从虫身上学习,从它们的习性上获得启发,从而攻克难题,有了新的发明创造;有时候,虫太过强大,再高精尖的武器也无力对抗,治虫的最好办法是,研究透虫,也许它们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骇人、那么牢不可破,虫最大的死穴往往在它自己身上,它们自带相克相冲的形态,而人的血肉之躯,人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人有嘴巴可以言说、歌唱,这些就已足够强大,人的一些特有的生理现象,足以把虫赶走。
很多时候,光是了解虫,就可以让人和虫和谐共处,既可以远离虫的危害,又可以享有虫的美好。
也为此,虫师会记录自己对虫的观察,人和虫的故事,灭虫避虫之法,在虫师之间传阅,在乡民之间普及,在遇到困难时,会求助和讨教。
虫怎么会侵入人体的呢?
是因为它们憎恨人类么,是想要取代人类么,成为世界的主宰么?
是出于恶意、敌对么?
是故意扰乱人的世界么?
是要杀掉人类么?
有的虫,是为了有机会成为人,离开那个暗无天日、孤寂冷酷的世界,它们没有实体,没有自我意识,不能被大多人看见,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只能根据虫的世界里的法则行事、求生,人是它们艳羡的对象。
它们之所以可以侵入人,往往是人的内心世界出现了紊乱和无序,如当人遇到了重大丧失,难以面对的痛苦让人脆弱无力之时,它们便会“乘虚而入",此时已经分不清是虫进犯人,还是人需要虫,虫在侵害人,但也在帮人缓解痛苦,让人拥有力量感、融合感。
在有些故事里,虫似乎在指引着人,在试炼着人,在救赎着人。
虫的离开也意味着人的心灵创伤的修复,人找回了自己,确立了自己,坚定了要活着,好好活下去的意志。
有个男孩,他的妹妹意外在冰面上落水身亡,男孩无法面对这个现实,虫让他感受不到寒冷,也无法接近温暖,让他再次经历有人落水,这次他救了那个女孩,不同的结局让他接受了妹妹的逝去,而在背着被救女孩之时,女孩的体温也让他脱离了虫的影响。
有个妈妈无法爱他的男孩,妈妈被迫跟不爱的人生了他,从未正眼瞧他,他为此认为自己死还是活,没人在意,虫让他可以引来雷电,在被雷击时,他觉得自己是充满力量的,他是以自毁的方式,在向父母报复么?
并不是,他是以这种方式,免得雷去伤害自己的亲人,哪怕是对他没有爱的亲人。
有个被家人送去祭水神的女孩,被虫所救,虫去哪里,她就去哪里,虫让她安心,让她觉得自己和它是一体的,让她觉得有了方向,当虫以奔向大海的方式,了却生命,留下子嗣,用尸体喂肥了一片海域,她虽然遗憾,不再有可以依附的对象,但这段一同走过最后一程的经历,和它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让她有了信心,在它死去的地方,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虫也有可怕的一面,虫会赋予人梦寐以求的能力,但那种能力,总会乱人心智,令人走火入魔,进而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即便人知道这种能力来自异形生物,本不该为人所有,使用的次数越多,越可能让虫发生异变,越可能发生无可挽回的灾难,人依然会割舍不了那种能力,引来的关注,抑或带来的充实感、确定感、价值感和全能感。
有的故事里会有个反转,从被动到主动,从无知到了然,但人依然执迷不悟,这让人不禁发问,到底是虫害了人,还是人禁不住诱惑,心存侥幸,放任了虫,自己害了自己。
也许里面有偶然的成分,不可抗力的成分,但依然可以看到,是人选择了虫。
有个男人,本是猎人,他一旦将手扶在动物头上,即可让动物死去,然而这样死去的动物散发出恶臭,所有人都避而远之,他家的肉也没人愿意买,他明知他的爸爸因沉迷这种森林之王般的虚幻感,最终人间蒸发,尸骨无存,但依然为之心醉神迷,直到乌鸦群咬去了他那只有神力的手。
在一个岛上,有一种花,闻了之后,可以让人在一天之内,从新生到衰亡,开始女孩被父亲利用,以此佯装为神的神迹,骗取百姓的进贡,当父亲的诡计,被虫师拆穿后,父亲被乡民处死,然而女孩却主动再去闻花,继续一天一生死一轮回。
据她说,那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充实,每天都有既定的目标,即赴死,每天无论发生什么,第二天都会烟消云散,没有空虚无聊,无需长远打算,恢复常态的她,面对绵延的时间,惊恐万状。
失去可以依靠的父亲,她不知可以靠什么活着,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活着,又或者觉得自己只会扮神,无法再平凡地活着,而这种看似充实的活法,什么也留不下,每天什么变化也不会发生,但也免去了一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坎坷迷离、爱恨情仇的折磨。
有个盲眼的女孩,他的父亲是虫师,给她了可以当做眼球的虫,让她恢复了视力,这不是一般的视力,是千里眼,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城市和人,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即便闭上眼睛,她依然可以看见。
然而因为可以看见,她失去了安宁,沉溺于他人的生活之中,自己的生活却裹足不前、寸步难行;因为可以看见,她有了预测力,辨别谎言、真伪的能力,为此求助者纷至沓来,但她并不能改变注定要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助人消灾避难,而这种能力,也让所有人远离了她。
她并没有采取主动,摘除眼球,而是等到自己的眼珠被虫吞噬,自行离开。
她再度回到黑暗中,才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她看不见光明,却有了行动上的自由;她看不见光明,却可以怀着对光明的念想和追忆;她看不见光明,却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有个男人,可以做预知的梦,为此乡民对他感恩戴德、仰赖有加,殷勤地奉上谢礼,然而当他听了虫师的话,服下了药,减少预知梦的次数,却发生了海啸,自己的女儿不幸丧命,乡民们也立即变了脸,怪他这么大的灾难预测不到,悲愤交加的他,怪虫师让自己吃药,失心疯般的停了药,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人,天灾非人力所能控制,即便可以预知,人也是无能为力的,该来的还是会来。
没有想到的是,自恨也罢,对乡民的恨也罢,让他做了全村人都成了霉菌消散而去的梦,而不幸的是,噩梦也会成真。
他这才知道,不是他梦见即将发生的事,而是凡是他梦见的事,都会被虫变为现实。
虫就躲藏在他的枕头里,枕头也是人的灵魂栖息之所,从此之后他害怕睡觉,害怕自己的灵魂,趁自己沉睡之时,把灭世的梦付诸行动。
虫对人是个什么看法呢?
一个是脆弱,虫曾经让人来承担山主的角色,但人必须交出自己的灵魂,才能勉力维持,尤其不能动情,一旦对家对人有了眷恋,就会分心,就会失去跟山的连接,再也无法完成山主的职责了;一个是无法理解,是情感让虫无法理解人,是情感让虫永远不知道人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举动,让人不可捉摸也难以预测,而它们的很多行为,非常的本能,仅是为了保住种子,完成繁衍。
一个虫师的爱人为了让虫师可以在她的村子住下,不再漂泊,偷了虫师的毒药和地图,杀了山主,从而让虫师可以成为山主,然而人终究镇不住山,虫师老去之时,唤来灵兽将自己吃掉,替代自己守山,平息山的愤怒,也让山恢复宁静。
这种不惜一切的在一起,这种为了他人的错误也好,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好,而舍弃生命。
这种羁绊、这种赎罪,虫是无法理解的。
有个孩子早夭的女子,把虫化成的茸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即便知道它们是虚假的,仍在它们身上倾注关爱、无怨无悔,在虫把房子烧了逃走之后,银古给了这对夫妇一块矿石,谎称是那些茸儿的遗骸,它们还活在里面,只是沉睡而已,让他们代为保管。
而对于没死的茸儿,他也没有杀掉,而是装进了瓶子里,理由是它的寿命没有完结。
这种不随意剥夺别的生命,让其遵照它们自然的生死循环,这种哪怕是谎言,也要给予伤痛一些意义,给予未来一些念想,以便支撑着人不至于崩溃。
这种善意、这种尊重,虫是无法理解的。
一个祭司,守着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的土地贫瘠,他不断改良种植方法,才让这片土地破天荒地有了好收成,但依旧躲不过天灾。
历代的祭司,有一颗神奇的种子,是虫的一种,埋在土地里,在灾年也可以大获丰收,但代价是村子里,身体最弱的人会死去。
祭司用过一回,死去的是自己的妻子。
而这次再遇天灾,他埋下种子,自服毒药,让死的人是他。
这是因为,一年年收成见好,村民刚有了信心,如果这次他们可以误以为没人死去,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了丰收,士气必然大振,接下来不用再使用虫,再牺牲无辜,也可以靠踏实的劳作、技术的创新,安然抵御天灾。
而虫师,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既然种子可以让土地生生不息,那也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在祭司死后,虫师让他吞下了种子。
他让会夺去人生命的种子,让一个人起死回生,可以见证土地一代又一代的变迁,也可以四处传播最新的耕作技术。
这种出于对土地、对村民真挚、深厚的情感,愿意为了他们的福利倾尽所有;这种通过对人心的洞察,对异形生物机制的理解,消除虫的不利影响,让虫造福芸芸众生、千秋万代。
这种奉献、这种智慧,虫是无法理解的。
片中对于情感的态度,不是一味的高唱赞歌,而是真实呈现了它的两面性。
比较惊悚的一段,是虫化身成的茸儿进化了,进化成会利用“情感”了,原本不会说话的它们,会叫爸爸妈妈了,会哀求夫妇不要杀它们了,甚至会让夫妇杀掉虫师了。
即便知道它们不是人,不是自己的孩子,知道是它们杀掉了自己本该出生的孩子,人也因为情感,而下不了手了。
这真是让人感慨,人因情感而胜,人也因情感而败。
有对私奔的情侣,在过桥的时候,女子犹豫了,觉得得不到家人同意,她不会幸福,迟疑中掉下了山崖,被虫侵占,成了活死人。
让人哀叹的是,几年后随着虫的离去,女子彻底死去,而男子本要跟虫师离开村子,但在桥上,他也动摇了,他觉得,这几年他是凭借着,女子还活着的念头,才活了下来,她的死,他有责任,他无法忘记女子,他也无法一个人活下去,最后他也跌下桥,重蹈女子的命运。
这里的情感,是捆绑式的,是粘附式的,是排他式的,是必须在依赖中才能感觉到力量的,对独立、对外界的畏惧,让他们宁可心死,也要苟活,让他们宁可被虫操控,也不愿走过那座桥。
另一对情侣,则是情感创造了奇迹。
一个在富家工作的保姆,因拉了天边垂下的草,而被虫拉上天又被抛下,后来好不容易回到东家,但人气弱,如果不能坚定要做人的心,就又会隐形,又会飘上天。
回来后,少爷要和她成婚,可是父母不同意。
少爷跟父母频发冲突,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不管是保姆的身份,还是保姆的怪病,开始让他介意。
而此时,保姆的病又开始犯了,甚至消失不见了。
好在虫师点醒,不是他父母不能接受她,而是他自己不能接受她,他应该最知道如何让他爱的人更愿意做人。
他想起了他和保姆之间的对话,想起了星星在白天虽看不见,但仍旧存在,想起了她像星星一样让他觉得安心、愉快。
他做到了,即便看不见她,他依然可以感知到她的存在,他不再顾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不再在乎村里人不与之来往,别人看不见,他照样办婚礼,照样跟她说话、跟她生活。
终于人们又再次看到了她。
这里的情感,是忠于自己的,是接纳对方独特性的,是相信通过两人共同的努力,可以获得幸福,可以让周围人祝福的。
对于家的态度,片中也是矛盾的,好几集都涉及,因对名存实亡的家,还抱有希望,还怀有想象,结果只换来绝望,甚至毁了已有的幸福,彻底斩断与家的关系之后,才迎来自己的人生、前程和转机。
也有的家是生命力和灵感的来源,重返故土之后,重新修复跟家人的关系之后,才让自己重获新生。
这些故事,都在潜移默化地让人看清情感这把双刃剑,什么样的感情是有毒的,什么样的感情是有益的,什么样的感情不该辜负,什么样的感情应该拒绝,什么时候应当深情,什么时候应当绝情。
片中银古对于受害人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的,他不会过度同情,不会追究谁对谁错,而是聚焦当下力所能及的是什么。
也不会让人总在外界、他人身上找原因,而是回到自己身上。
他让当事人,看到后果,看到这样做,对自己的不利,指出当事人真正渴望的东西,而自己现在所做的,与所想得到的,是背道而驰的。
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优势,自己接下来可以做的事情,让他们及时止损,也激发他们求生的动机。
他不会让人有逼迫感,有居高临下感,而是告知不同选择,会造成的不同结果,相信对方可以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即便当事人没听劝告,酿成苦果,也不会弃之不管,也不会见机打压,而是积极救治。
如果当事人觉得虫可以让他们更幸福,哪怕银古不认同,也不会阻止,只是做好预防性的工作,详细嘱咐注意事项,留下联络方式,并定期随访。
银古也会戳破受害者的幻想,敦促他们放下执念,对回不来的人,对做不到的事,对不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尽快放下,早些往别的方向努力,早些开始新的生活,早些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
银古一直非常理性,唯一不“理性”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失去了十岁以前的记忆,那时他刚刚丧母,被一名女虫师所救,刚燃起了有新家、有家人的希望,然而女虫师却被“永暗”吞噬,他也因此,再也无法在一个地方久留。
那一年开始,他永远不再会有家,也不再会有家人。
尽管他失去了这段记忆,但依然可以看到这段记忆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他无意识地在重复,好几次,在别人寻死之时,他会不顾自身安危地去救,甚至有去替死的冲动,就好像当年他想救女虫师,但非但没救成,还让自己被“永暗”寄生。
《虫师》作为一部治愈片,高级就高级在,它并不只是体谅人的难处、痛处,还是在帮人接受不完美,里面几乎没有什么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都是带有缺憾的,似乎没人逃得开因果报应,不该得到的得到了,随之一定会有代价,而想要有所获得,一定会有所失去,并没有那么多的两全其美、一举多得;不管是因无知、无奈还是无常,哪怕只是一念之差,犯下的错,责任还是要承担的,造成的破坏,还是要想办法消除或减轻的;既成的伤害,无法回到过去清零,但可以从当下开始补偿。
它也是在帮人看到人的局限性,很多人曾有过的幻想,想要有的能力,想要有的神迹,它都呈现给你看,让你看到它们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让人越发珍惜已经拥有的。
虫师也非万能的,很多问题他们也无能为力,一些受害者只能带病生存,学会与虫共处,解决之道,只能留待后人,留待时间,留待机缘。
《虫师》也在消解着人的受害感,让人接受有时是不同,是差异,是巧合,导致了灾祸,而非他者故意或是迫害;有时在虫侵入时,人在应对的过程中,也解开了心结,冲破了阻碍,补上了缺口;有时人是因为恐惧,才觉得对方可怖,是在蓄意加害,实则对方只是顺应自己的法则在周转、运作,并非有所图谋,实则对方是想沟通,传递对人有用的信息,甚至对方是想保护,想付出,只是人总以为自己才是主导,对方任由人摆布,是因敌不过,是因不够强大,但对方可能是默许,愿意为人谋求更大的福祉。
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诠释天人合一,准确地说是,天人虫合一。
人心里的感觉,自然现象带来的身体感觉,虫带来的症状,巧妙呼应着,连通着,让人看到人、虫、自然之间的关联和相似;虫把人当作了容器,在人的内部循环着,或将人作为中介,与自然互动着,人似乎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体验着自然和虫的生死轮回;虫会影响人的感官、意识,搅乱人的时空,让人拥有虫的特异功能;自然现象看似千篇一律,但细加探究,会发现微妙不同,而那些不同的就可能是虫,它们可能会带来奇景,可能带来奇遇,也可能带来奇袭。
虫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是如片中的设定,一种异形生物,也可以是未知事物,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具,抑或是对应着人本身,人的执念,人原始的那面,或是人的潜意识。
看完后,会想喝上一口用虫化作的花蜜酿造的伪光酒,亲眼看看虫的世界!
看完后,会觉得世界充满了未解之谜、未知生命,会想成为跟虫师一样的人,去旅行,去探索!
看完后,会找回孩童般清澈的目光,更温柔、更天真、更深情地看待这个世界吧!
喜欢这集。
记几个细节:1. 女孩在井底过的生活正是虫所过的生活——“但是这里,一切都那么美丽,让人懒得去回忆”;井外,父亲所过的生活代表着人类所过的生活。
2. "看来你相当适应这边的水土啊。
不过,等你的人所在的世界,才是你的归宿"——银古的话总是政治正确而毫无逻辑关联。
越来越觉得,银古只是一个政治正确的摆设,不断地将处于人虫边缘的人拉回人的世界——亲人、朋友;责任、道德。
这或许是导演采取的隐微表达手段?
看似政治正确的思想主线下布满了暗示——万一观众没有自发地达到某种感知,那银古就就此打住。
如此看来,银古又很神秘。
但银古的云游四方和那个召唤雨的女孩的云游类似,都是被迫的。
这一季中的另一个虫师——灵魂被光酒代替那个——也是出于捍卫人类社会的责任而接近虫。
说来也是,虫师的使命就是堵上草丛之路。
而几乎每一个被银古拉回人类世界的人多多少少都还是像泉一样,畏畏缩缩地向虫伸出了手,虽然最后还是缩了回来。
3. 又是一个镜像。
人类的世界相对于虫的世界,是天上的一口井;虫的世界则是人类世界的地上的一口井。
到底谁是井底之蛙呢?
以后碰到月圆,都该想起这一集了。
4. 父亲填井。
而我在刚开始还以为他是在临走之际舀一杯井水给泉留个念想。
填满——断绝对神明的感知——将导致人类生活的板结。
不过以石头阻挡灵动,也不可能做到——只要留有缝隙;因此必须留有缝隙。
神圣之缝隙啊!
虫的世界离人的世界距离遥远,但启示仍然无处不在地对人的世界进行主动渗透。
——那石头堆里倾泻而出的一缕光脉啊。
5. 神明。
神明又或者是必然,纯真而无辜之必然。
必然中包含神意——无人称的神的神意?
6. 最后女孩伸出手又逐渐缩回的一幕让我想到碧海蓝天的最后一幕,男主人公做了相反的选择。
他潜入海底,一手抓着缰绳,另一手伸向身边不远处的海豚。
海豚没有回应,只是停着等待。
最后主人公松开连结人类世界的缰绳向海豚游去。
——“等你的人所在的世界,才是你的归宿”。
海面之上有深爱着他的女主人公的呼喊,海底有海豚的静谧等候。
月缺月圆 生老病死 它们 只是存在于那 像静静矗立的山岗很多的时候 我们会感到残酷 无奈或许因不在它 而是我们渴望翻越它因为存在而变得美丽 让人恐惧 让人喜爱但更多的就像虫师里的虫它仅仅像我们一样存在于那里因为喜爱 便有仇恨 因为美丑便有嫉妒能影响人们自己的永远只是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而对于那些 世间存在的真理 我们只能像婴儿 需要父母一样 向他靠拢 受他庇护道家知天命 儒家尽人事 大概也 意在如此吧
要等我再长大些第二集——啼贝这集的释怀讲的太棒了灾害前人的无奈两次海水变红,对称结构其中的心理描写认罪不是单纯的认错而是为赎罪努力了十年那种无可奈何的事,我真的没办法带着一些渴求,一点点愤怒,一点点同理心去帮你这个刻画太棒了最后一幕百鸟群飞他们终于从贝壳里出来了第三集——雪之下向天上望南方一闪而过的雪就像回忆里的那个人一样吧我还是最喜欢冬天的吧看来想要释怀同样的事要同样经历一遍只不过物是人非而这种对称结构天然就为故事的一部分第16集壶天之星石头碰撞会撞出火星光脉交汇会撞出井星把井底比作月亮连接两个世界叙事非常巧妙同一个房间生活着两位互相看不见的人对于井底之蛙来讲那就是他唯一的月亮如果井是月亮我们为什么不能是井上之蛙呢第17集 碧水———神集双关的用法:鱼人问水的来源大海,雨水,云,与河流,同源不同形同时映射黑人,白人,黄种人,同源不同色何止双关,三关!溺水的悬念从介绍虫开始又被欺骗是“溺雨”最后发现竟是母亲溺水被雨蛊寄生而活下相依为命孩子用生命救了母亲又救赎了母亲无处不在大海,雨水,云,河流同一句话用三次传达出了三层含义第一次是妈妈教导孩子,大家都是人第二次是怀念孩子的话第三次是母亲释怀,孩子无处不在简直太nb!第18级 雷袖避雷针—一个不爱孩子的母亲一代人的错,两代人来偿在一开始我还在想这种深仇大恨,如何一集解开事实是,解不开分开发现,作者将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的各种伦理进行排列组合配合绝妙的想象力和观察构成了虫师第20集 永恒之树万物有灵灵在生命的涌动一颗千年大树见证无数想环游世界见无数故事的人别忘了故乡那颗有无数故事的树
银古 十月见
后面几集我都想快进了。没有第一季好。
治愈完了 永恒之树
我要给虫师的每一部都打5星
第二季更为多元,每集创新高。花惑的恐怖氛围和第八集少年作死又释然的成长真是值得点一百个赞,声音更不必说,BGM和配音完全不比第一季差。有生之年,还能相会,活着真好啊~等十月( ≧Д≦)
故事套路已烂,没什么看点了。
治愈系。
更喜欢第一季的故事,创意无限。
银古是兼职心理咨询师吧。
剧情有点越来越无聊了。。但是能引起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
这个四月根本停不下来了!!不是说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么=。=
有半数的故事水准较第一季有所下降。
寓言。东方美学哲思。
依旧是看着舒服 只是看到12集不想看了
感觉跟第一季的清新枯寂不同,有几话都观感不适...
二刷+1星
虫师描述的是东亚世界的理想状态,人人处于良善的利他性伦理中,无人需要真正负责。赤脚医生银泽东宣布,大叙事今天解散了,办完体面的葬礼,往后只有具身的生活了。
「银古!好激动呀!看到你又出来了,手一哆嗦就打了五星!请问我这样子是病吗?能治不?」银古:「不是病,是虫。」「诶?虫?」银古:「是的,这种虫名叫脑残粉虫,喜欢栖息在人的脑中,阻碍人的思考能力,让人长期对某一事物处于兴奋状态!不过不用害怕,久而久之它就会跟着人的眼泪一起流出来的!」
故事韵味相比第一季一落千丈,沦为二流的小镇悬疑剧场。公式化非常严重,结构缺乏变化。情节过于追求黑暗离奇,有几集仿佛是在看故事会。全部20集里都很难挑出我特别满意的。
音乐真好听!O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