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星分别给约翰史密斯和城户总检察官,他们是支撑我追完这部剧的仅存动力了。
本来还有一颗星想给古玩店主奇尔顿这条线(一直很喜欢这个角色),但给这一季的整体水平打三星实在是抬举它了。
第四季剧情实在是太弱,第三季已经走下坡路了,没想到终季居然就这么烂尾了。。。
不仅故事扯淡,还强行政治正确,弄了个狗屁黑人共产主义反抗军(强行给黑豹党洗白?
)(黑奴几百年也没折腾出什么东西,结果几支组织松散的游击队就把和纳粹二分天下的霓虹给打回老家了?
WTF!
还差点独立建国?
拜托,现实世界美国人帮着他们在非洲建了个利比里亚,结果现在依然 fucked up)。
先谈演技,女主角演技长期不在线,已经习惯了(真纳闷这演员怎么拿到合约的,颜值在好莱坞一般,演技又这种水平。。
)。
但这一季居然穿梭各个宇宙到处害人(尤其是莫名其妙地害死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好人史密斯尤其令我愤怒!!
)。
实在得说一句,女主角真是每一季都拉低整体水平。
说回剧情,第四季最后一集大结局简直令人无语,最后穿梭机里走出一堆面无表情来自其他时空的人是什么鬼?。。。
他们抛弃自己时空的家人来这里大团圆么?
简直雷人。。。
真不愧是臭名昭著的白左大本营亚马逊的作品,政治正确的程度实在令人作呕。
原本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题材,新颖的架空历史类型,又是以二战的另一种结局为背景,原本尽可以带着对历史的各种假设与如果,让充满好奇的观众去感受纳粹和日本统治下的另一种世界,跟随可能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向往自由的抗争之路心潮起伏。
结果呢,四季下来,只有史密斯的胆大心细、智谋过人,城户的隐忍坚定、精明强干,以及这两位反派对各自家人的深爱成了最大亮点。
田中大臣原本也是亮点,不知为何第四季不演了(非常遗憾,前三季一直喜欢这个角色,而且他也是像女主一样的自主穿越者,本来还指望他这条线能有更多故事)。
古玩店主奇尔顿这条线也很不错,体现了动荡历史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挣扎、卑微,以及在危难时刻对爱的坚守。
这部剧里,非常喜欢史密斯和城户的角色塑造,两位主演也在四季里全程贡献了精湛的演技,尤其是在后两季剧情逐渐走弱后,他们几乎成了我全部的观赏动力。
史密斯妻子海伦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好,演员演技也相当不错,她们的家庭线几乎已经成了第四季最大的看点,相比之下城户的儿子这个角色就塑造的非常失败和突兀,演员演技也很烂,几乎令我联想到中国的当红娘炮。
前三季贸易大臣田中的角色塑造也挺成功,他的家庭线还和另一个时空的女主交织,原本还指望后面有看点,结果第四季不演了。。。
美国人真的是很重视家庭观念啊,连好莱坞这样鼓吹嬉皮的自由主义大本营都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塞入大量的 “ 家庭第一、家人第一 ” 式的说教(不过各类影视作品中也充满了家人之间的疏离和背叛,以及亲情的纠葛与幻灭)。
说到各个主角的家庭,实在是感慨:被最爱的人坑是最痛心的啊!
城户君生了个优柔寡断的毒虫娘炮儿子(为自己对中国平民犯下的罪行忏悔,这种剧情值得肯定,但变成毒虫坑父亲实在让人无语,不过现实中美国倒是有不少军人患上创伤应激综合症),搞得最后城户被迫孤身一人救他,并且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成了黑道。
史密斯则被最深爱最信任的妻子海伦背叛,两个女儿一个被纳粹洗脑成了检举家人的美式红小兵(这种被洗脑的青年赤卫队们真的是可怕),另一个青春叛逆白左圣母心泛滥,差点坑死父母,父母为了保护她竭尽一切她却最终不认可父母,称父母为屠夫(让我想起了教父3里的迈克大儿子安东尼)。
这些真是让人感慨养育孩子不容易啊,一不小心就长成了令你无比失望的模样,甚至反噬亲人,哪怕你曾为他们付出一切,面对这样的孩子,不仅痛心,而且补救也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已经听不进去父母的话了)。
史密斯最爱的儿子托马斯,两个时空里都是被洗脑的牺牲品,高堡时空里被纳粹洗脑,自我献身种族净化大业;我们的时空里,左脑子白左平权思想,右脑子爱国思想,结果大概率在越南成了炮灰。
真是令人唏嘘。
看来养育孩子,教什么都不如教会他们 “ 家人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 。
最后的最后,只能说一句,这样的好题材,也许落到亚马逊手里,本来就别指望能拍出什么除了政治正确之外的好东西。
补充一点,第二季相对而言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最后一集(开篇的华盛顿核爆回忆,结局的反转,纳粹建筑的宏伟,以及最后片尾曲 tomorrow belongs to me)。
第一季刚出来时很新颖,但节奏有点拖沓。
第三季持续下滑,最后给第四季埋坑。
先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关于第四季制造的所有剧情冲突与故事煽情,都非常精彩。
但是,整个第四季的故事逻辑性是崩溃的。
在第四季开始前,我倾向于朱莉安娜穿越到的是“德苏热战、德美冷战”的《祖国》世界观中,我觉得这样会更有趣。
首先,日本根本不可能会退出北美西海岸。
日本太子后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其次,斗争不是那么儿戏的,中国根本没有安全渠道把武器运输到北美,且中国军自身的战略资源就已有问题,不可能那么远视。
第三,时代是有发展规律的,黑共会成为反抗军的主轴是合理的,但却不能像第四季那样凭空冒出来,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
另外,黑人群体暴动时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素质,他们不可能那么自律,尤其黑共必然清算白人资本家,打砸抢之类的过激行为必然会出现。
——这个我国早年有实际案例第四, 北美有一百多颗原子弹,不代表黑匣子也放在北美,也没有人会儍到将核弹下放到军区。
第五, 虽然第九集的反转很精彩,但是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被杀的德意志委员的所属利益集团或下属会开始有异心,各个分封区域的总督会开始筹划反叛。
因此,如果不合理化杀光德意志委员会成员的行为,会迎来的就是内战与帝国的四分五裂。
——比如,约瑟夫他爹豪斯曼密谋害死元首,就马上被鸡农(希姆莱)逮捕,更何况杀死德意志委员会所有主要成员的行为?
这种行为最严重可以直接导致德帝国内战。
第六,因为政治趋势是有惯性的,所以必须延续纳粹那一套。
史密斯与格兹曼之间的协议是自治,但自治不代表不用服从于德意志总部的命令。
第四季应该围绕在北美的自治以及与柏林的矛盾来展开。
第七,被德意志收编的美军,干的脏活(集中营)也不会少,没有一个人双手是干净了。
第八,平行宇宙的善良史密斯真倒霉。
也就是说,整个第四季的所有剧情都无法成立。
我觉得,第四季要做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第一,日本维持现状,黑共出现雏形。
朱莉安娜的作用是传播反抗精神,最适合的就是将共产主义的斗争纲领带到这个宇宙来传播。
第二,在史密斯与格兹曼之间进行互动,让格兹曼成为北美的党卫军副总指挥,与北美元帅史密斯进行制衡。
这样安排剧情,能让两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铺垫,两人可以彼此谈一下"罗马帝国"的历史话题——因为罗马有四帝共治的历史可供借鉴,可为之后所有行动埋下谈话线索。
格兹曼与史密斯可能是阴谋家,但却不是极端派。
在政变后,面临的就是找替罪羔羊,最合理的替罪羔羊就是胡佛与艾希曼(这家伙挺拽的)。
格兹曼指证艾希曼,史密斯指证胡佛,彼此搞个替死鬼出来,说鸡农(希姆莱)是被艾希曼与胡佛合谋搞死的。
那么美德帝国实现了类似罗马的四帝共治(两凯撒+两奥古斯都),然后德美帝国与日本继续处于冷战平衡。
因此我倾向的第四季的路线,是日本内部面临的海军与陆军之间争权、军部与天皇之间的矛盾,德美帝国面临的是柏林各派系的激烈党争——所以第四季会比较水,回到第一季的不咸不淡的状态
那么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必须有第五季,且第五季应该在20年后。
只有时间,才能酝酿出黑共与东北军;只有时间,才能酝酿出有利于反抗势力的各种物质基础;只有时间,才能给日本与德国这两个帝国的分崩离析埋下伏笔。
用20年来发展经济,会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与经济结构,并孕育出新一代的年轻纳粹与年轻志士。
如果要构建反抗斗志,黑共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黑人的本能性与共产的斗争性之间的结合,黑人对自由的追求并结合马克思理论,那么构建出来的体系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但故事中还少了一环,就是犹太人的体系——第四季没有出现这个体系,使得弗兰克的牺牲变得可有可无。
虽然犹太人都隐居了起来——但犹太人是最适合成为太平洋两岸的贸易运输网络的幕后构建者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美德二十年的经济往来,使得中立区迅速成为一个贸易中转地带,逐渐聚集了很多人口与各种多元化的经济生态。
——而经营中转地带的幕后人就是幸存的犹太人团体。
犹太人把明显的犹太人特征整容后(《高堡奇人》原著有提过),在日德之间夹缝生存,贿赂各种日本与德国官员,并逐渐构建了一套的贸易体系(毕竟犹太人很擅长金融),使得整个信息传递网络与运输网络逐渐成型。
只有渗透进经济环节中,那么拿到各种战备资源的原料就比较容易了;也只有这样,才能给未来武器通过海贸进行运输埋下伏笔。
只有黑共与犹太合作,以及来自东方的友邦,才足以构建出所有反抗的必备因素。
因此,时间必须是20年后。
20年后.......德国人已经登陆了月球,正准备飞向火星。
而日本人在基因技术研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病毒这块领域,特别有心德。
表面看起来这一季碎碎叨叨婆婆妈妈,把一个本该严肃讨论世界格局推演的、或者是讨论占领与治理的母题,轻浮地讲成了一个爱与救赎的故事——逃到主线世界的Juliana受灵界的贸易大臣指引,将消灭John Smith当作头号大事(为什么把轴心国取得胜利的世界称之为主线世界?
看到后面会明白);John Smith与Helen关系紧张,穿越到那个家庭和美的正史美国享受了短暂的恩爱更是见了日思夜想的儿子Thomas,然Thomas执意要加入越战, Smith竟然要把他挟持到自己的纳粹世界;城户Kido-san由于儿子的战后应激症而陷入内疚,强大的父爱与坚守的良知竟然直接影响了日本,很快做出撤出美洲大陆的决定。
就这些吗?
恐怕不止这些。
为什么必须杀掉John Smith? 多出来的两个女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主线世界的“ 好” John Smith也有玩转权力的不可告诉妻子和儿子的不堪过往?
为什么1946年的那个决定投降纳粹的事件一再提及?
结尾处人们纷纷从打开的传送门走出,是什么意思?
解开这一切的关键点是1946年决定了John一家命运的选择(1946年这个时间点可以理解成是虚指,为了副线世界也就是纳粹世界的刻度而存在的,重点要联系主线世界的John向Juliana提及的“ I don’t want the job, but it turned out I was pretty good at the power)。
关于量子幽灵作用,有个说法是“ 当你观察这个世界时,它会因你的观察而改变。
高堡奇人对John说,how can anyone who travels the road not taken not be changed? 后面说的更重:you fucked with the Fates。
既然到了fucked with the fates的级别就没法忽略了。
唐纳德 霍夫曼说过:时空、物质和场,从来就不是宇宙的基本常客,而是从一开始就是谦卑地依赖于意识。
而量子纠缠与意识有脱不开的干系。
——那么本剧是不是指向那个与主线世界相反的世界,其实就是John强大意识的选择(剧中不断地强化John操弄强权的能力也就是具有改变概率的能量),使原本单一的世界类似于发生了膨胀而生出了旁枝,两个世界的John和Helen从姓名到身体到关系,以及共同拥有一个儿子Thomas,这都是1946年以前共有的单一人生线,而两个女儿,则出生在副线世界里,这标志着两个平行世界中的人物各自独立发展。
这两个平行世界(叠加态)是对立的两极、一正一负相互纠缠相互抵销,而这种相互抵销的“场“,由于两极持续地发展各自的强大力量(比如核武)而持续地震荡,直到其中的一极主动自我消解(日本撤军)和John的死亡而就地坍缩。
所以也就理解了,副线世界坍缩而被主线世界吸收,两个世界的壁垒消解、叠加态的人们与自己合而为一了。
先想到这些,欢迎来喷。
嘿嘿
美剧,一如所料的烂尾了。
可惜了呀,其实不一定需要啥大场面;也不需要完整的世界局势推演;也不需要完美解释平行世界啥的,因为反正也解释不清。
即便只有一季来收尾,至少也能收得让人余味无穷呀。
高堡奇人最让人激赏的是整体的质感,纳粹艺术、日式美学与美国50年代风格的混搭,让人能完全信服高堡世界的真实性。
以这种真实性为基础,让我们不由得思考:现在的世界是理所当然的吗?
在不同环境下我们会变成啥样子?
我自己的经历应该是很好的例子:1970年出生在南京,赶上了些WG的尾巴,举着小旗子参加过粉碎4P帮的游行,上小学一年级时看到为了参加高考,下乡回来的青年住在路边的棚子里,在路灯下读书……。
1980年到美国,1981年到台湾,1998年又到上海工作。
我也等于穿越了几个世界,为了适应环境,在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话,比如在台湾读小学也不难,只要把**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主词改一下就好了。
1980年时,谁能确定改革开放能一直持续下去?
谁能料到超英赶美不是空想?
也许,历史关键时刻一点点小小的偏差,世界就不是这样的了。
这部美剧,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反思:美国究竟是特别的,还是只是幸运?
第四季一开始出现“未济”之卦时,我还很兴奋,脑洞大开,因为水火未济,坎和离都是对称图形,只要反过来看就是“既济”,是否暗示了什么?
要反其道而行?
还是反过来看问题?
还是反向穿越?
结果我想多了……最后结尾出现“未济”的图形时,我还想是否转一下图形就会出现啥机关,哈哈,浪费了一个易经的梗呀。
结尾如果改成这样:约翰史密斯在火车上向海伦坦白:已经为美国独立易帜做好了万全的安排,之前虚与委蛇是为了迷惑德国,部队其实是去夺取核武器控制权的,这次是准备带儿子过来给海伦看看……。
然而,这时海伦已经来不及阻止了,最后两人相拥,迎向终结……。
不要温柔的走入那良夜。
结局不完美不完整没关系,但一定要震撼,让人为之低徊不已,余韵无穷。
然而,这还是非常好的一部剧。
本剧给了几点关于民主与专制的启示:民主会陷入劣政和分裂,不握枪的专制会陷入统治集团内部无休止权力的斗争,下限于暴力手段。
握枪的专制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部剧讲的就是唯心主义如何战胜唯物主义的故事,所以如果你在意细节和机械降神的桥段你就输了。
剧中帝国为了宣传拍摄的一部剧,在现实里是美国的经典电视剧《阴阳魔界》,1959年正是符合时间线。
这部剧里每一个反派都得到了应有的审判,城户检察官没有死,但是失去了他最在意的事物,荣耀,剁指加入Yakuza。
最可惜的是史密斯元帅,独立后仍成立法西斯美利坚的设定很有意思,顺便嘲讽了一遍越战和美国价值观,如果他不死,才是剧情符合现实的正确走向,白左是人类之耻。
《高堡奇人》是一部很神奇的剧,它给人一种很奇特的观影体验。
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的剧本创作并不是能达到神剧标准的,但它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用剧本的精彩程度来衡量。
个人来说,这部剧给我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战争,社会,历史,和人性。
初追这部剧纯粹是因为亚马逊会员买来一直闲置,但又不想取消,遂下了个亚马逊视频,随便点进了一份首页的推荐,开始观看。
老实说第一季前半季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女主做事毫无逻辑,反派脸谱化,剧情除了一盘莫名其妙的录影带以外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但本着如果要在豆瓣写影评就一定要看完一整季的想法,我还是勉强继续往后追了追。
果然后面的剧情中心转移到了史密斯一家上,立马有了看点。
第一季最后更是跌宕起伏的三集,让我看完大呼过瘾。
当然,在第一季最后整个剧的主题还是没有提炼出来,但是三个角色:城户检察官,田上贸易官和史密斯副总指挥的角色已经刻画的很成型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剧情发展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还是写着写着剧本在追随原著(反派基本没啥戏份)和放飞自我之间跑偏了,编剧似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点可以挖掘:如果有平行世界,平行世界的我们会怎么看我们世界的发展?
这一点在第二季之中被完全的挖掘了,以田上的穿越为契机,编剧为我们展示了,如果日本人赢了二战,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世界的历史发展。
田上穿越了一季,他的故事线没有什么明确的剧情冲突,但我却看的津津有味。
因为那段故事线给我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我已经在初中,高中历史课本中学过的历史和文化的碰撞。
这种观看体验十分特别,是我以前追过的剧都没有给我的。
另一边,史密斯因为儿子要被纳粹德国杀死,一心要保护家庭还要查处抵抗组织的史密斯故事线冲突升级。
不得不说鲁夫斯这个演员演技十分高超,把一个父亲和一个城府极深的纳粹刻画的形象生动。
另一方面,城户检察官的演员也展示出了一个一心忠诚于祖国但也心狠手辣的检察官。
这一季剧情问题太多,展开的特别的让人迷惑,我就不多赘述。
但总体上讲,它更多的描绘了在极权政府下,人民生活的状态,我看的还是津津有味的,十分刺激我的想象。
有网友说美帝人民就是没受过压迫,拍个极权政府都跟闹着玩似的,我反而觉得这样的拍反而更“真实”。
过于夸张地拍反成乌托邦的话,反而会给人一种,哇,这不是已经在各种版本的一九八四里看过了的体验。
第三季是我个人观感最差的一季,剧情展开已经可以用“无厘头”来形容了。
而且很多线的展开对主线影响,纯粹是拖时间(女同线),另一方面,很多人物被莫名其妙地新加进来,展开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故事线,看的人莫名其妙(城户的叛徒副官,胡佛企图陷害史密斯,山上的犹太人避难所)。
美术风格和世界观设定的新奇感基本上消失殆尽,留下只剩冗长无味的剧情。
不知道是不是亚马逊爸爸给的预算太多不知道要拍什么了。
第四季,完结季。
总体来说还算是把该填的剧情填完了,观感也算可以。
对史密斯的内心冲突描写十分细致,基本上第四季算是他的独角戏了吧。
丧子之后再见儿子,史密斯对儿子的爱逐渐变态。
演员的演技真的是看得我十分舒畅,以至于后来想想那么不合理的剧情竟然在看的时候合理,十分的被带入。
和上一季一样,这一季又是引入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新角色,不知道是不是上一季角色死光了没得故事浪费时间了。
尤其是城户的故事线,很让我不满。
他的背景故事,个人的纠结和冲突,对祖国的忠心和对战争的憎恶,这些点都是可以刻画的再深刻一些,展开的再详细一些的,但是剧情上处理的极其生硬,毫无代入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其实特别好奇日本人是否能有一个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罪行,反思一下军国主义的恶果。
我看到了编剧和演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并不能使我满意。
可能和演城户的儿子的演员演技太差,那几个日本将军演技太差有关,光是城户那个演员一个人努力难以支撑起剧本后面的内涵。
其实最后那段城户一个人被关在毒气室的个人发挥已经非常感人了,但无奈最后剧情还是草草收尾了。
最让我无感的是,这一季为了政治正确加了好多黑人的剧情。
我最开始的新鲜感来源于,在纳粹胜利的世界中,社会形态,思想主义肯定和我们的现在不一样。
我喜欢从那个世界的角度去展开想象,挑战自己固有的价值感,世界观。
但这一季的黑人起义剧情无疑是把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正确生硬的加入到了剧本中,让我感到反胃。
作为一部历史架空的电视剧,你已经做到满屏幕纳粹十字了,你就一定要加个黑人的故事线来补充下政治正确?
太尴尬了。
之前看国外剧迷讨论,很多人表示想看史密斯称帝,朱丽安娜穿越后和史密斯互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季都有了,甚至是粉丝想看啥编剧就写啥。
之前在油管上史密斯的演员的访谈,他说他不希望看到最后一季的剧本上有史密斯独揽大权,因为他一开始塑造的角色就是本着一个顾家的好男人但要为了保护家庭才勉强承担起纳粹内部的权力和地位的一个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后史密斯的建集中营,空袭西部,都是蛮毁人设的(龙妈:你跟我谈毁人设?
)。
但还是因为这个演员演技太好了,我竟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自然。
在托马斯再被带走时,我能看见演员眼里像噩梦重现一样的惶恐。
在史密斯兴奋和海伦说要把另一个世界的托马斯带回家的时候,我又看见了一个护犊心切的父亲,一种变态的父爱。
当海伦无情的拆穿他已经不配再做一个父亲的时候,我从这个演员的眼里看到了幻灭,看到了一个意识到了自己已经逐渐地,慢慢地,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恶魔的男人的绝望。
如果这一季能更多的刻画一下城户和史密斯战后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的,性格发生了怎么转变,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心狠手辣的恶魔的,那这一季就可以说是圆满了。
个人观感是最初编剧创造这俩角色,只是想创造俩脸谱化的反派。
却没想到这俩反派人气越来越高,反而主角朱丽安娜被中外网友一致认为是立牌坊的臭*子。
想顺势浓墨重彩地写这俩反派,却发现越往后写和之前冲突越大,没办法只好草草收尾。
最后我想用《黑暗骑士》中的一句话结尾,送给帝国元帅约翰史密斯:You either die a hero,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ain.
前三季黑人都没什么存在感的,我还以为和犹太人那样被鬼子和纳粹搞了个种族大清洗呢。
第四季凭空冒出一个黑人反抗军?
要搞政治正确也不能这么不要逻辑啊。
至少在前面铺垫一下也好啊。
被黑人装了几个简易炸弹就把鬼子都吓跑了?
编剧有点历史常识吧,1亿玉碎你怕是没听过。
而且剧中前三季塑造的鬼子是什么形象?
都是不怕死的。
太子被刺之后,因为破不了案,一个接着一个要自杀,那可是满满的荣誉感。
和前两季对比,这第四季拍得什么鬼啊
第十集,史密斯对自己开了一枪,象征着四季故事的终结,而最后从传送门中出来的其他世界的人,则象征着新生。
高堡奇人最出奇的地方在于平行世界,这也是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第二季田上的易经占卜,到朱莉安娜的冥想,再到史密斯的传送门。
从玄学到科学都在两个世界之间建立联系。
正是两个世界的巨大反差,才会激起价值观碰撞的火花。
这也从一个侧面向观众阐释一个道理:环境影响人,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会宥于其所处环境而对事物和行为做出判断。
即使暂时离开了,原环境的影响也依旧存在,多少而已。
因为价值观已经形成,而人的行为在某种方面来说,不能说完全,但也在体现价值观,特别是某些惯性思维,即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或者话语,更能体现。
所以朱莉安娜要枪和史密斯和儿子的对话的两场戏就特别有价值。
朱莉安娜信奉自由,但到了新社会依旧如同惊弓之鸟。
推销员史密斯则是一个普通的六十年代美国中产,有正义感,有感性,有责任感,不是金钱的奴隶。
但是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和过人的本事。
帝国元帅史密斯则是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的权力怪物,他可以把一切都归咎于形势逼迫,然后心安理得制造形势逼迫甚至杀死别人,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但他也有人性的一面,他看着好友被卡车送往集中营的时候也会颤抖,希望从另一个世界接儿子过来一起生活。
他是环境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者。
在最后,他知道有些事他没办法回头了,所以他选择了自尽。
希姆莱的一段话很有意思,他希望有人像儿子一样继承他的事业,这是实话,子承父业这句话对于从古至今无论中外的集权统治者都适用,想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把自己的事业传承下去。
除非突然暴毙来不及选太子,否则都会挑合适的人选接班。
女儿不会懂父亲面临的惊涛骇浪,也不适合去迎接掌权之后的血雨腥风。
只有儿子,才能让父亲从身上看到年轻时的自己的杀伐决断和稚气未脱的政治天真。
这还真不是瞧不起女生,只是男人在政治斗争和杀人方面更在行罢了,但是女生也不是不行。
只要狠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理性分析,抛弃感性的一面然后伪装出来感性。
那你就是下一个武则天。
独裁归根结底就是唯我独尊。
除了我和我的统治权之外,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牺牲。
这就是权力动物。
前三部都没写影评,就在第四部写一个总结吧四星给虚构的历史情怀,至于扣掉的一星,有以下几个理由:1.把官僚体系想得太简单、太脆弱,导致抵抗力量反过来被显得相当强大。
现实中的抵抗分子被捕了哪有机会被高级官员亲自处理,都是直接扼杀在下面的好吧,心慈手软更是不存在的;2.帝国元帅的家人被击破心理防线而和抵抗组织配合,完全是天方夜谭,把这些刽子手想得也太善良了;3.直到结尾黑豹党也没有和纳粹正面抗衡的实力,能胜利完全是靠一把手被轻易做掉而二把手怀有美国梦,归根到底还是自上而下的,不是依靠人民的力量;4.s4e9的政变相当有戏剧性,不过史密斯的政变可以理解,但是是建立在戈茨曼行动的前提上的,而戈茨曼的政变就相当离谱了;5.问题最大的是,平行宇宙的设定对于一个架空历史而言完全是累赘,分散了主题的凝聚力,除了在托马斯身上给予史密斯以宿命感——而这也是可以在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中独立发生的——以外,也没有升华主题的作用,完全没有必要;6.将信仰建立在另一个世界的文化输出上,也大大削弱了抵抗组织的理想主义,对于主题实则是一种贬低。
批评了这么多,也说说优点:1.对于几个反面人物的刻画相当生动,突显出了他们处境的的复杂和内心的纠结,没有流于刻板;2.作为外来文化入侵的日本无力控制西海岸,而进行了种族灭绝的纳粹统治相当稳定,在政治上很真实,也值得思考;3.没有抹黑黑豹党的意识形态,也细致地刻画了同志之情,对60s仍然存在与美国人心里的种族隔离也有所反映,政治立场还是过硬的。
以上,希望类似题材的优秀作品能够越来越多。
第四季时间太紧了吗,结束的匆匆忙忙,最后只能靠孩子和Helen的质问,突出主题了。
田上前面铺垫那么多,死了之后就真的是工具人一般了?
城户检察官显得比较丰满,但是他儿子的形象过于单薄。
Smith真的是为家庭可以没有任何原则,在一个凶险的世道,可能只有他到最好位置才会避免被迫害吧,和Julian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物吧。
Smith大概是个功利主义者,更看家庭得到保护这个结果,Julian则更有道德准则的约束,一直追求心中的善。
Ed最后和男朋友去度蜜月了吗,完全消失了,只留下他们的日出之作。
Chilton经历了大起大落,他对于美国文化的追求,塑造成了一个特小资的人,让妓女夸他有文化,到没有钱妓女都不理他,到最终于到了雪子,可以见到他的心路历程吧。
匆匆结束,还是觉得遗憾挺多的,不过整体是值得一看的剧了。
结局就像是考场作文编不下去了强行点题交卷-
又一烂尾剧,眼看着John Smith 从副总指挥升到帝国元帅,又在最后发动政变成为北美帝国元首,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和当初充满荣誉感、为祖国而战的军人越来越远,Nazi体制和思想已经完全摧毁和改变了他的初心、他的家人、他的一切。这个人物的饱满度和复杂度都拉满,就这么草率地被女主这帮人逼死了,我不理解。
只能说创业团队对于军事与政事的理解太幼稚了,日本殖民东北、台湾的历史没读过吗?是傻子吗?这么暴力统治?黑人抵抗军就这个素质都能起义成功?这简直对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是一种侮辱。另外,仍然免不了仓皇收尾的结局,日本的撤军,史密斯的突兀变节也太容易了。神神叨叨的很多伏笔也没有交代清楚。
我等了一年多,就是为了看这种**玩意儿吗?
史密斯线非常好,西海岸线没逻辑,快进值得拥有。结局强行天下大同却只觉得无聊莫名其妙。5.2~4
被结局气得哭笑不得,编剧真的很努力了,把PKD原作挖成个巨坑,结局也很PKD(烂尾)风格
我从没这么讨厌一个女主
差强人意的把原作延续了两季,终于勉勉强强收尾,编剧还是乏力。
脑洞大开变成脑瘫,杀死一人就改变世界咯?传送门说开就开咯?
难逃烂尾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不算彻底的烂尾,姑且算是有始有终吧。
约翰史密斯是我短短观影生涯里为数不多的感到感动的人物
为了完结强行降智,两星是给大元帅和检察官的演员,
剧情真的有点一般般画风衣着仍然很棒
其实也没其他办法结尾了吧
就这么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
电视剧比起电影膈应人的一点就是收视率高的时候瞎jb拖节奏,剧情经常又臭又长;收视率一下降管他妈的直接提裤子走人烂尾就烂尾。最后莫名其妙貌似很壮烈的场面是为了掩盖狗屁不通的剧情无法收尾只好草草了事的本质。
最后一集好莫名其妙
受限于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最终季简直漏洞百出。从柏林到纽约,帝国领袖的安保水平一如既然地让人不敢恭维。女主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当代白左“独立女性”的形象,一众男配角纷纷沦为工具人。在一部反法西斯的剧里把一个正面人物塑造得这么讨厌也是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