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怀疑自己究竟专不专业,做医生每天要面对无数生死,很多人以为我们已习惯了,麻木了,但其实我们实在很害怕面对失败,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以后要承受最后的悲痛,承受失去亲人痛苦的是他们的家属,可是看到他们哭得死去活来,其实我们的心不会比他们好过,究竟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 此片还行,不过把老外和胸外搞得太简单了。
香港医生的确敬业,但这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自从鱼仔的星形细胞瘤再度作祟,就看见鱼仔和一件头之间的感情与日俱损。
焦虑和愤怒这二者分别寄居在两个人的身上,一时之间谁也无从妥协。
眼看着一份本来好端端的感情,日复一日的在一厢情愿的无微不至和毫无转圜的多管闲事的矛盾冲突下,成为令人揪心的局面。
我同情鱼仔,因为她的病,令她不能做想做的事儿,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诚如鱼仔所言,即使亲密如一件头,她的丈夫,也无从体会她身心在此间所受的苦痛。
我也同情一件头,我知道一个人惯于背负责任和担当身边人的一切,却要他对自己老婆的恶疾看得云淡风轻,这不是简单的不懂放手或过于执着的二元问题,它等同于是要一个人推翻之前几十年的存在状态。
这事儿有多难?
冷静如一件头也会大失方寸,失去理智出手伤人。
关心则乱。
这是太紧张一个人时最令人无措的结果。
被关心的人也许觉得窒息,但关心的人又何尝没有压力。
我并不觉得鱼仔选择的疏远和指责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治愈一件头的焦虑症。
事实上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恐怕都难以得益于身边人的强硬和对抗态度。
谁爱谁多一点,谁就迁就谁多一点。
以对方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存在。
这是对其实毫无对错可言的态度分歧唯一的解决途径。
爱确实挺伟大。
其伟大之处不在于无私付出了多少,因为这种付出并非总受到欢迎;也因为这种付出难逃被某些人视为自我感动的廉价筹码。
但仍旧肯定爱之伟大,是在于,付出的一切都甘之如饴。
一如“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总说多情总被无情苦。
深情又何尝不为有情苦。
如果一定要给分数的话,满分100分,只打30分给如此卖力演出的马国明和依旧正常善良的美雪,如果说还有一点点On Call的影子,也就只剩这两个人物能让我重拾当初对On Call的喜爱。
On Call1讲的是一班医生的故事,讲的更多的是医生这个职业,我认为这才是这部剧叫做On Call的意义。
在On Call 1 中,每个医生人物都是有梦想的,剧集很细腻且轻松地讲述了这班医生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去拯救病人。
尽管其中一定要有TVB既定的男女主角间错综复杂的loveline,但我们不难在剧中看到编剧对医生病患关系的态度和对生死规则的态度。
那时候的On Call让我感叹原来马国明可以这么帅气,也让我认识了黄智雯,她诠释的美雪是全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可喜的是,On Call2并没有换掉第一部里的演员,一件头还是一件头,美雪依旧动人的美丽。
可悲的是,小鱼变得莫名其妙,还多了个吴启华这条线,不仅掩盖了小鱼和一件头的故事情节,更几乎抢去了美雪所有的戏份。
On Call2 根本不应该叫On Call,应该叫精神综合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疾病形态表现。
在这部电视剧里,几乎每个医生都有些奇怪的病,而且都是致死的病,更奇怪的是,身为医生,他们都不愿意接受治疗,这部剧的态度从开始就打了全港医院一记大耳光。
如果看到这里你都不甘心,没关系,编剧大人竟然还让这些患了绝症的大医生们集体康复了,这样算不算劲爆?
算不算狗血?
我真是后悔为何要期盼这么久这部On Call,伤透了一个对TVB还有最后一丝情谊的观众。
先说小鱼这条线,在第一部里,我对鱼仔的印象还是她是一个多么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的医生,那时的她对任何事情都很执着,尽管倔强,却那么惹人喜爱。
所以即使有那么美丽善良的美雪,也不能阻止一件头被这个执着的小鱼给吸引。
那时的小鱼还是一个医生,而到了On Call 2 里,鱼仔变成了一个女人,完全抹掉了小鱼身为医生的魅力,她变得那么奇怪,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儿,但还是觉得不舒服,杨怡的演技绝对没问题,但是小鱼太糟糕,无论是她的遭遇还是她的选择,都让我觉得糟糕。
再说美雪这条线,在我印象里,美雪并不应该是个过于严厉的师傅。
美雪在第一部里是在跟小鱼和一件学习的,小鱼和一件都不是脸谱化的严厉老师,所以美雪更没理由对她自己的学生那么严厉。
看前几集,弱弱的小女生被美雪骂的大气都不敢出时,我不禁深深的怀疑,美雪是不是得罪了编剧,才导致她被黑成这样,戏份少的可怜不说了,还变成了恨不得万人烦的人物。
不过小小的庆幸一下,美雪躲过了各种疾病的诱惑,能在On Call 2 里演一个不苦情、不被各种奇葩疾病困扰、不靠战胜病魔搏出位的的角色真是太不容易了。
为我的美雪加分,不做作、正直善良、不因私人情感影响医生态度,这样的医生才是On Call本应给我们展示的香港新时代的好医生。
最后来讲我们又爱又恨的“程至美”,哦不!
是洛医生。
洛医生这条线在我眼中可谓是全剧的一大败笔。
我们姑且可以理解TVB为了搏高收视而加入让观众似曾相识的这个人物。
然而,他和他哪里相似呢?
这显然是编剧大人头脑太过简单所疏忽掉的致命问题。
“程至美”为何为万千观众所喜爱,因为他太过完美,有这么一个男人,他长得帅,又不花心,有分医生这么正直的职业,并且还是个好医生,这样的男人,当然是万千女人心目中的理想情人,是她们对未来夫婿的美好幻想,所以“程至美”成功了。
一个角色的成功在于他的丰富,而非他的遭遇。
对比来看看我们洛医生的人物特点,洛医生除了一张脸还保留了“程至美”的美色,可谓是一无是处啊。
有这么一个男人,他一开始就患有绝症而拒绝治疗,他逃避为自己的女友做手术,他不敢认自己的亲生女儿,他跟比自己小了20岁的女人搭讪。。。
这么一个男人,除了这张脸,我想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女人应该都会退避三舍。
编剧是想重拾“程至美”的成功没错,但是不是太过欠考虑了,洛医生应该不是一个反面典型,但是,他给我的感觉是这般的无奈和失望。
现在我看on call2都是直接跳过洛医生的部分,我舍得看不到吴启华那张帅气的脸,但不舍得每次看都联想到那个让我着迷的“程至美”。
最后,小小的吐槽一下朱千雪,她长得实在不是美女的类型吧,需要花这么多经历去捧么?
在我看来黄智雯和杨怡都比她有魅力,而且演技更没的说,怎么就被个名不见经不转的朱千雪占了那么多戏份啊,不公平!
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我真的宁愿没看过on call 2,on call的热情与正常都已不在了,俗、烂、病是第二部的所有特点,可惜了吴启华,编剧是不是都嫉妒长得帅的男人,所以让吴启华去演洛医生,让吴卓羲去演金水哥。
医患剧精彩的可以不只是看俊男靓女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但至少医生得正常啊,这医生都个个有问题了,让病人可怎么活啊。
我看这部剧时自己刚刚经历了神经外科的手术,因为自己的病例在里面也有介绍,一时间很感兴趣,然后就接连看了一二部。
对于第一部,除了各种你误会我,我误会你,然后最后全部洗白白和好如初之外,其实还是很精彩的。
第二部,除了乱七八糟新加的线索人物,全体得病外,主线还是很好的。
漏洞百出的hauseman,刚刚上手的专科实习医生,然后年轻有为的高级专科实习医生,可能每个刚刚成为医生的人都怀着无比的热诚和崇高的信念。
和学医的朋友谈过很多,他们讲到治好病人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和欣慰,第一次在手术室里经历死亡时的低落和无助,可能真的经历着疾病才能切身体会。
我喜欢他们对待每个病人负责到底的态度,喜欢他们在每个病例之后的思考和反思,喜欢他们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审判者。
他们也有心累得时候,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件头为了一康无尽的自责,为了小鱼担惊受怕,看的时候会觉得医生其实很不易也很辛苦。
每个和病魔斗争的人都是逼着自己坚强,不希望身边的人担心,却又在一个人时胡思乱想。
一件头和小鱼实在太让人揪心了!
看着真替他们着急,开始是爱不起来,爱起来了又嫌爱得太过。
相比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ben和洋葱!
ben总是一副老好人情商高的花花公子,总是在关键时刻点醒别人,绝对是助攻高手!
洋葱喜欢鱼仔也是各种承包笑点,没见过这么喜欢一个人还拱手让人的。
但是真的还很感动他为鱼仔做的一切。
其实一康死了很可惜,简直是正能量天使,可惜真的变天使了。
这部剧实在没几个没病没伤健健康康的人了。。。。
第一集就被感动了,好喜欢一键。
这是探讨生命的电视剧,泪流满面;前面的已经忘记了,总的感觉这个电视剧挺感人的,教会我们很多对生命的思考,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离开,我们总是要坚强的走下去,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都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除了做好每一天需要我们做好的事情以外,最重要的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所以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很精彩,而不是悲观,不是埋怨,而是要创造快乐,或许生活不是那么如意,但自己要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它一最好的姿态绽放。
看到车车的生命赞礼,哭了,每一次眼泪都在眼睛里打转,今天彻底的泪崩,让我想到了当时爸爸离开的那一天,那种撕心裂肺的最后一次,不敢,似乎也不会再别人面前哭,看者他们的故事,觉得爱情是那么的坚不可摧,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大的勇气像他们那样呢,即使知道对方有疾病有缺点,可是却不用担心对方的不离不弃……现在,我们相亲,彼此的试探,每个人都不想,可是有人总会说太轻易得到的总不会去珍惜,难道男女生之间就需要不断地较量,最后才会知道那个人是谁吗,爱情应该是很简单的,无需试探,就像他们一样
熟悉港剧的观众都知道,“台庆剧”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特色之一,而制作成本高、宣传投放多、演员名气大、预计反响好则是“台庆剧”的主要特色。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TVB的“台庆剧”中不断涌现出佳作,《大时代》、《创世纪》、《珠光宝气》讲述过的人情故事,《烈火雄心》、《谈判专家》、《冲上云霄》展现过的精英风采,《天降奇缘》、《寻秦记》《阿旺新传》制造出的简单欢乐,令无数人与港剧数不完的回忆更清澈透亮。
然而,随着流水线制作模式弊端的凸显、台前幕后人才流失的加剧,以及经历过巅峰期走下坡路的在所难免,港剧的声势在各国各地区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中已大不如前,好在“情结”往往能打败很多不利因素,习惯性地关注,只为尚未冷却的某些念想。
本月,这家素有“香港梦工场”美誉的电视台将迎来生日,“时刻装备,TVB创造46年传奇”的口号也坚定有力,可惜接连播出的两部不约而同把镜头聚焦专业人士的台庆剧《法外风云》、《On Call 36小时Ⅱ》皆乏善可陈。
前者有两大视帝黎耀祥和陈豪并肩作战,风头和收视率却被仅有二线演员撑场的《巨轮》比了下去;后者是去年大热医疗剧《On Call 36小时》的续集篇,不仅有原班人马的再出发,更有如今港剧里不多见的两位身影——吴启华和苏玉华的倾情助阵,卡司方面早在剧集未开播时,便燃起了TVB死忠们的期待。
续集是一把双刃剑,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有思维定式的隐隐作祟。
其被要求创新,却不能是全新的,除了角色的延续以外,更应该有独特质感的传承。
去年收获好口碑的《On Call 36小时》并非完美无缺,可是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撇开过于戏剧化的情节来看,它有着港剧难得见到的感性和温情。
“鱼仔”的信和主要角色的台词,字字句句曾在心底泛起涟漪;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点点滴滴曾在心头开出花朵,喜好以正面处理矛盾,常让现实发出会不会太理想化的感叹和质疑,可那不正是每个人都渴望也都想努力追求的世界吗?
“温情”这一点,仍在续集中被延续下来,它和遗憾携手而行,交织于每个人成长过程的时时刻刻。
阳光与风雨,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和欣赏,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如同硬伤和失误在港剧中虽然屡见不鲜,可是如果能以善意去解读,同样能收获历久弥新的正能量。
吴启华在《On Call 36小时Ⅱ》的出场,忽给人时间静止的错觉,程至美似乎一点都没变,依然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角色经历也与十五年前有着某种遥相呼应,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现实中喜欢逃避的洛文笙,背后曲折的故事看点多多,续集也将心思放在挖掘医生作为普通人亦有不可控的一面,鱼仔旧病复发,一件头疑似染上情绪症,新角色向芊儿内心执着,新一批实习生各有烦恼,构成了《On Call Ⅱ》的群像图,而医生们各自的困惑、每位患者的小插曲,让医患之间的互动,在第二部里更加多样。
首集出现的湖北口音梅婆婆,起初让护士们头痛,稍稍被扭曲的形象也不受观众们待见,可是当她的经历被一点点剥开,许多感受则涌上心头。
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会经历许多得意和不得意,笑过哭过,有苦有甜,用什么描绘生活的图画,在乎个人的心态。
临终的梅婆婆只挂念巧克力,因巧克力象征着她心中最初的甜蜜和简单的幸福——开心地面对不开心,生活永远是甜的。
接着出现的陈家国,和女朋友吵吵闹闹,病重之际却挂念放手的舍不得,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才越能感觉到身边陪伴者的重要。
被失意包围的“一件头”夫妇,在重重困难中更紧张彼此,家家那本难念的经,诉说着不分你我的苦痛和烦恼,但若以对生命永不磨灭的爱去迎接考验,美好的明天或许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来到。
《On Call 36小时Ⅱ》仍致力于传递这种对生命“努力爱”的信念,爱能化解重量,减轻负担,温暖心灵。
要说第二辑的遗憾,可以挑出一堆的毛病,但缺憾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以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又一次积极的开始,或许未可重现经典,但亦有新感动上演。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1日C3版)
一个多礼拜的时间,终于把on call第二部看完,伴随着层层感动,更多的还是吐槽编剧太狗血,剧中人物不是自己有病,就是身边好友亲人莫名死亡。
原本就是冲着杨怡马国明去看这部剧的,谁料这部中马国明的扮演实在不讨喜,中半段过于关心着子妤反倒让人觉着压着喘不过气来。
幸好剧尾还算缓和的不错。
真真是太喜欢一件头和子妤耍着阿Ben去为他们筹办婚礼那集了,好想尝试里面的习俗去寻找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再穿上裙褂然后接受朋友亲友们的祝福。
随着TVB各大花旦小生离巢,好剧真心越来越少,希望on call还能拍第三部吧,子妤的肿瘤千万别再复发啊。
Do.Lok和芊儿时隔多年还是很好嗑,14集之后直接B站看cut了,13年播的时候就已经疯狂嗑CP,没想到9年后再嗑一次哈哈哈哈,虽然他们真的在一起的理由好牵强,一个冇左老婆一个冇左男朋友,俾个机会大家做大家噶替代品bushi,没事你有你做替代品我有我嗑你cp,从外界起哄绯闻男女朋友到替代到互相救赎再到互相守护,大家相互扶持,有困难一切去面对解决,理智但又有点点理想主义,这种氛围把握的恰恰好,可能一开始芊儿睡街,洛文笙就感受到是同类人了吧,同类相吸才对她格外的关注和帮助总体来说,有点失望,一个病例讲4.5集水时长,看到14集终于顶不住了,车车的叔叔那个故事又长又臭,主线就是宣扬爱宣扬守护彼此,受不了那么理想主义,第二部不如改名叫全员生病用爱感化;救命我心目中的鱼仔和一件头的婚后生活不是这样的,不是担心这担心那把自己弄成重度焦虑。。。
声明:纯吐槽我极少写差影评。
有下文皆因希望太大以致失望更大。
我对TVB的医疗剧有着深厚情结,深厚之情可以追溯到我小学时代。
On call 36小时的第一部,我在做着毕业设计。
是我自己选择的医院设计。
缘分这种事就是这么奇妙,在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在豆瓣认识了一个外科医学生。
开头我对这段关系抱有很强烈的希望。
开头我有着很大的热情一天天都看。
想着好好看剧也许能和医生有多点共同话题。
但是每个医生都有病的设定到底是什么意思!
群戏多到根本没有主线是怎么回事!
对和医生的交流一点帮助都没有,泪目。
我以前是多么迷恋吴启华演的程至美。
一个因为怕失去女儿而真的抛弃女儿的角色,这种逆天的角色,恐怕没有人能演好。
向芊儿表演者可以理解为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第一次拍戏拍成这样情有可原,但是不要占着这么多戏份啊!
林爷的双胞胎弟弟的出现方式也太虚假浮夸了吧……让医生装神弄鬼违背唯物主义科学观……一件头和鱼仔的关系发生了逆转。
就系因为结婚前女追男追得太辛苦,所以结了婚就要报复?
鱼仔做了多年的实习医生,再加做了多年的外科医生,竟然被某肿瘤吓得要吐,科学吗?
所谓secret angle 的游戏本质是给男女多一个暧昧的途径?
看来医生的恋爱果然只能内部解决了……虽然我内心咆哮还是忍住看到第10集。
这需要多么多的爱啊!
然后就没有再看了。
为什么——因为我和医生见光死了,呵呵。
这次看on call 2,很多时候有穿越回妙手仁心的错觉,但一回过神才发现只有洛医生,没有程志美;只有病理科医生,没有给人家切脑子的Paul;只有个莫名其妙的朱千雪,没有Jacky,没有程志美。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吴启华一个人在那儿撑场面,有种说不出来的落寞。
回想当年的妙手仁心,第一部的林保怡、马浚伟、蔡少芬,第二部的邵美琪、陈豪、蒙嘉慧,第三部的黎姿、吴美珩,这些人大多都离开TVB了。
这部剧里,唯有个打酱油的曹永廉偶尔冒个头;程志美,你寂寞吗!?
人物邏輯線沒有第一部獨特清晰。到最後我都懷疑成了鬼片。
正能量
主要在看吴启华
女2性格和自己真的超像(感到悲伤
每个人都有病啊。。。
实在看不下去马国明浮夸的演技了。弃坑。
主题曲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部同样期待!!! 好好睇啊啊啊!好耐冇过过日日等无线剧更新嘅日子!!(以上系睇到3,4集嘅评价)睇到11 12 冇睇落去!!!都唔做手术嘅!!讲埋噻d情情塔塔 你唔陪做医生剧!20140116
作为TVB的资深粉真心看不下去!太矫情好腻好假好恶心 无脸人的故事有完没有 故作的温情真让人倒胃口 差评!!我更希望的是看到关于医生的日常生活工作时处理的棘手病例 好失望
5集弃剧。大篇渲染母爱和无论如何都不能堕胎之类的,还有“真爱”,说教意味太强了。。。TVB真的是越来越糟糕。
开头几集不错。。后面越看越没意思。。
这个电视剧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当医生,不管你救多少人,你身边的人一定会一个一个的因为各种绝症死光光的……
无脸人的故事估计才是贯穿整部剧的精髓吧,不过每次看tvb的医院剧,我都觉得和苦逼,生病的都是身边人 - - 是有多倒霉。。。
信念
基本上剧里每个人要不是有病就是会出事儿。。。真是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
这一部好啰嗦好叽叽歪歪,看累了。
后半段全是感情戏啊!
主线混乱不知所谓阿喂
时隔10年再演医生,吴启华还是那么帅啊!!!!><仿佛阿Paul又站在面前的样子……当年的程医生是永远的梦中情人啊嘤嘤><
吴启华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