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名气看的,算是不负盛名吧。
但就现在已经稳定的评分8.7来说,也是有点过誉了。
刚一打眼就看出导演要打什么牌了,怀旧、斯皮尔伯格,孩子们一起打怪兽的故事。
很成功,非常吸引人,至少我是两次刷完的,而且不觉得累,但也没有酣畅淋漓。
感觉导演在片头系了个大疙瘩,很厉害的样子。
看完了坐下来挖着鼻孔想想,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的设定。
国家能源局为了能源利用小女孩打开逆世界大门,放出了异次元怪兽被反噬。
就这来看有点头虎头蛇尾了。
就最后一集大决战来说,我高度怀疑钱不够了!
太草率了,好歹计划计划啊!
EL的献身就一下下?
哎哎哎!
你们到底能不能分清谁是大小王啊!
就剧集来说,紧张气氛拍的非常漂亮。
每一集都动人心魄的感觉。
可看来看去都觉得严重缺乏细节。
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板斧。
尤其最后一集真的有点失望。
几个儿童演员选的非常好,尤其无牙仔和EL。
人物关系有点诡异,我们一对对的说。
姐姐的三人恋情。
如此正面的人物一定要塑造成个绿茶婊才开心?
孩子五人组,孩子们游戏的桥段非常真实,后面讲男主喜欢EL,可我咋一点也没看出来呢?
每一次行动EL永远在队伍最后,没人照顾。
这叫喜欢?
要我说这和那个Papa 有什么两样?
无非又是利用。
掉几滴眼泪就喜欢了?
听说EL第二季回归,我还是希望他别回归了。
好好歇着回家想吃点啥吃点啥吧。
这几个队友没心没肺。
最爱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妈妈一个是警长。
智商、情商全程在线。
但无论怎么吐槽我还是爱这部精品网剧。
还是会继续刷第二季哒!
只是感慨,不算甚麼心得,甚至也無雷。
Netflix 新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構成元素:四個小死黨→電影《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 1986),史蒂芬金原作,River Phoenix等主演找失蹤小孩的母親、會抓小孩的怪物→恐怖片經典橋段平靜鄉村的詭異事件→不勝枚舉,近年電視劇中法國《Les Revenants》、英國《In the Flesh》都算……總之,乍看之下老梗連發,但IMDb為什麼有9.3?
為什麼大家看起來覺得很舒服?
除開懸疑線得當,愚以為在於這片以一種極其生活化的場景與不花俏的運鏡,喚起觀眾對舊時代單純美好的回憶:四年來最大的事件,就是女孩的頭被貓頭鷹當鳥巢的鄉村,看電視之前要弄一下天線,小朋友玩的是爛爛的對講機,高中生談個戀愛要巴著電話筒,村民彼此之間不耍賤,小孩子偶爾想玩但都還是乖乖讀書……反正這種年代回不去啦(也未必是80年代的寫實呈現),只有在影視作品中尋找。
(不要會錯意,我不是指你必須有相關回憶,而是這樣鄰里互助、小朋友組團的時代,存在於虛構的、比現在美好的舊時代。
)重點在於老美媒體從上個月開始就強力宣傳這是Winona Ryder的回歸大作啦。
Winona 80年代末期出道,90年代真是美得不可方物,當年奧斯卡紅毯最佳穿著都是她,小時候村長總覺得她是仙女,還有一大疊她的剪報。
2002年竊盜事件後Winona才比較少接片,不過她也沒有淡出銀幕,轉成接獨立製片為主,在票房大作大多演配角了。
看這部最大的感慨就是,年過四十以後,Winona終於可以演「平凡」的角色——有兩個兒子,忙於工作,穿著隨便的單親媽媽!
這真是轉型大突破啊,畢竟她之前在HBO《黑色烏托邦》(Show Me the Hero)或BBC的《Turks & Caicos》都還是走美艷路線。
80年代的怪怪美少女、90年代的時尚符號,現在在一部80年代背景的作品,洗盡鉛華演平凡中年婦女,而且還挺有說服力的,Winona你贏了,這一步並不容易。
1983年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男孩神秘失踪了,同时又有一个神秘的小女孩出现在了镇子里,然后围绕着失踪的男孩和新来的女孩,孩子们、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碎的母亲、中年警长、老师,几乎整个镇子上的居民都被裹挟进了这桩事件中,同时,似乎有某种不属于地球的生物侵入了小镇,而镇子附近一个跟美国政府相关的秘密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切都表明,这些神秘的事件都跟这个机构相关……短短八集,已经让我觉得这部《怪奇物语》是网飞(Netflix)最出色的剧集(超过《纸牌屋》),全剧中几乎每一个元素桥段都是老哏,但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居然又散发出最迷人的创新光芒——陈寅恪先生著述,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本雅明说,他的梦想是写一本“全部由引文构成的书”,当然《怪奇物语》的艺术成就达不到那个层次,但剧集的美学气质,确实又是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来处”、“全是引文”。
首先是剧集的复古气质,《怪奇物语》几乎原样复活了1983年的印第安纳风物,那个年代正处在前网络时代的尾声,电脑芯片刚用上286,iPhone、谷歌、Facebook都还没有诞生,剧集里的孩子们热衷玩《龙与地下城》的桌游,拿着上映没多久的《星球大战》角色手办,配乐也是随身听时代的流行曲——整部剧集“修旧如旧”,除非鸡蛋里挑骨头,不然是发现不了有什么破绽的。
故事也“全是引文”,可以说处处都是老掉牙的桥段和元素,往好听里说,这叫“致敬”,不过编导也不可能真的处处想着通过致敬来拍戏,故事是原创的,但绝对Déjà vu——在国内益发浮躁的影视创作环境里,《怪奇物语》倒是一反常态的拾起了老掉牙的设定,就连视觉特效也没有刻意“出新”炫耀,“全是套路”,但就是引人入胜,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影视创作规律还是有效,空谈什么IP、明星、特效都是本末倒置,编剧也不要动不动聊什么“互联网+”、90后、碎片化,就这么个“过气”的老气横秋故事,《怪奇物语》照样现象级。
1983年,冷战已近尾声,这显然是剧集最重要的时代背景。
事实上,影片的核心设定紧密联系着冷战格局——所有的一切,都是被镇子旁那个冠以“美国能源部”的神秘机构引起的,小男孩失踪是因为误入“能源部”禁区;而横空出世的神秘小女孩,则是“能源部”秘密实验制造出来的超能战士——一个会意念制动、精神杀人甚至打开“异空间”的特异功能达人。
小女孩的身世很可怜,剧集中明确提及了“MK Ultra”计划,这个计划据说是美国中情局搞的“大脑控制”实验,小女孩的母亲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参与了类似的实验计划,然后诞下了小女孩(她因手腕上烙有“11”的字样而被国内观众称为“一一”)。
跟MK Ultra类似,冷战时期其实有大量的所谓“特异功能”研究,美苏双方都希望造出一批拥有特异功能的“超能战士”来消灭对方,一一就是个中产物。
这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美苏双方都组建了“通灵部队”(剧集中就有一一在异空间里看到一个人说俄语的桥段),耗费巨资搞起了“特异功能”研究,美国的“精神特工小组”据说就一直延续到了1994年(冷战结束后不久),当年在美国就流传过“特异功能小女孩杀手”的都市传说,估计这些东西给《怪奇物语》的编导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就像另一部著名美剧《真探》,也是编导听闻的真实教派虐杀事件刺激了其创作灵感)。
小女孩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物体(就跟时下的漫画超级英雄一样),还能打开一个存在着食人怪兽的异空间,怪兽有时入侵小镇,也进一步烘托了剧集的神秘色彩。
至于特异功能研究为什么会在冷战中盛极一时,应当跟当时核阴云笼罩下的时局相关——核武器的大规模发展,使得美苏双方达到了冷战的平衡,但核技术又像《三体》中的外星人一样,“锁死”了双方的科技,因为核武器的威力太大,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其他的科技领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打开了这把科技之“锁”),故尔想着通过旁门左道来打击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演,这种“特异功能”迷狂肯定会愈演愈烈,特别是失败前夕,几乎会丧心病狂(就像纳粹在失败前疯狂研究“黑魔法”一样),所以事实上苏联比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过分,不过美剧素来有“政府阴谋论”的传统,所以第一季《怪奇物语》还是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但后面怎么编就不一定了)。
再者,从北美大众文化而言,这种夹杂着科技、魔法、“特异功能”的大杂烩在1980年代也越来越兴盛,其实《星球大战》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所谓“原力”,就是银河间的“特异功能”嘛,纵使有飞船激光满宇宙乱跑,还是抵不过以“原力”为武器的绝地武士们(还有各式各样的怪异外星人,整体气质几乎就是《怪奇物语》的同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1980年代也有同样的社会文化特质,“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一时甚嚣尘上,甚至连军方都有涉及这方面研究的秘密机构(参阅《九层妖塔》和该片导演的相关访谈),而所谓的气功大师、特异功能人士也层出不穷(其流毒“XX功”一直祸害到现世),一方面这有中国特殊国情、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恐怕也跟整个冷战时期的大环境相关。
当然,甭管故事背景怎么设定,情感的重要性永远颠扑不破,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怪奇物语》里受难的小男孩小女孩遭遇看作是他们破碎家庭的隐喻——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剧集指向过度解读为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回归,某种特朗普式的共和党保守价值观书写。
【刊载于《国际先驱导报》】
剧情里的人物感情倒蛮符合逻辑的,尤其是母亲演的不错。
南希完全算不上婊,她的男朋友也不算坏,能和损友划清界限,擦洗谣言,出钱买相机是知错就改,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也看得出来对她动了真感情,自然对潜在的对手没什么好脸色,摄影哥也就趁着危机时产生的恐惧暂时靠近南希,等到一切风平浪静下来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价值。
有钱自不必说,风趣幽默身材好自信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这没什么公不公平,反过来男人不也是看美女?
为啥不看丑的?
主要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剧情的逻辑很离奇,感觉就像是童话故事,我知道这是虚拟的,但不代表虚拟就不需要逻辑,与之相比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真没这么多让人不适的感觉。
主要是剧中和现实世界的关联更加的紧密,人对虚构的世界没什么经验,但现实世界是每个人都生活的地方,矛盾之处自然到处都是。
以下列举几个我立马就能想到的。
1既然11号对于实验室如此的重要,为什么连一点点反制控制的措施都没有?
研究了这么多年一点成果没有,关禁闭还是靠人力去抱是吧?
还傻愣愣的拿枪举着,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博士身边左膀右臂的老女人都不知道?
难怪11号能逃离实验室,或者准确的说,离开,谁能挡她?
反过来说又有谁抓的了她?
这就好比研究核武器从来不考虑失控的情况,炸了就炸了,死几千号工作人员无所谓,这合理吗?
2既然事情如此机密,为什么直到结束,连一个被灭口的都没有?
就一开始的餐厅老板倒了大霉?
餐厅老板那可是啥都不知道,连面前的小孩是男是女都分不清楚,这就没了,说是灭口实在是冤枉他了,怎么到后面主角团都知道这么多的情况下一个灭口的都没有?
比如劫到小孩一伙后居然还是从后面一个个抱走,咋的,是缺少实验样本啊。
小孩政治正确就算了,大人呢?
就算博士死了,整个实验室的人都死了?
上层的人也死了?
3那个无面怪虽然让人害怕,但完全算不上无解,美国的军队居然连高中生的水平都没有,那个什么黑暗之门随便派几十人的探险队,层层推进,扎营设陷阱啥的,反过来说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的无面怪,想出的措施都不如俩个高中生偶尔遭遇得出的结论,这不是个笑话?
枪械不行不会用喷火器啥的?
如果啥措施都没有,有黑暗之门的实验室为啥还不覆灭?
无面怪不是随意就出来补食了?
如果有,为什么博士一行遇到后还是手足无措?
最后还能死于其手。
4进入黑暗之门后居然能安然无恙的回来,警长和母亲一路上唯一遇到的怪物就是小孩嘴里的寄生虫,属于胎儿级别的,外围也就算了,这是在看似怪物的巢穴里,合着这个世界方圆百里就那么俩个无面怪,一个去学校,一个在威尔家,没人守家的,不然其余的在干嘛?
照理来说巢穴里应该有数量更多的,更高级的怪物吧?
越往深处越是这样,哪怕是遭遇一头呢,都比这个合理。
黑暗之门里面居然比外面安全。
其实应该给个四星,但看到这么高的评分,给个三星均衡一下吧。
而且看之前是按照接近五星的标准看的,自然比较失望。
校园里的暴力少数群体受到的歧视父母孩子间的忽视与沟通缺乏失去亲人爱人的伤痛朋友间的猜忌与失信爱人间的嫉妒与背叛婚姻外的诱惑职场上的性别霸权消费主义时代浪潮的侵略等等等等主题你都可以从这部迷你剧集里看到影子巧妙的是编剧没有选择对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或揭露,而是利用反面世界(the upside down world),异形的怪物等奇幻设定,对来自人性阴暗面微妙的侵蚀进行了绝佳的展现。
同时主角团为了守护而进行的抗争,Eleven强大的超能设定,又顺理成章毫不矫情地使那些人性正面的光辉在这部剧中闪耀,使得这部剧在黑暗惊悚氛围中仍保持光明的基调。
此篇影评,是一个每集看完就进行更新的个人企划。
权当记录也作为分享。
谢谢各位阅读点赞,以及欢迎回复交流。
因为是看完即写,当下所想较多,嚼字润色较少,烦请见谅。
『E01』观感拉满の必追系列。
首集的主线,按时间逻辑顺序,依次是谜之怪物、威尔失踪、家人发现、警察寻找、伙伴加入,支线则是超能力女孩逃离邪恶组织(枪杀了热心快餐店主)。
精彩且悬疑的是——在结尾双线叙事的交叉,寻找威尔的主角团,与超能力女孩,在森林雨夜中,相遇了。
再说说其他:1.开局的跑团很有意思,本集剧情给我的感觉就恰似克苏鲁跑团。
2.几个伏笔:探长女儿的死亡、威尔爸爸在外地做什么、威尔的噩梦(灵感/san值?
)3.主角团:威尔—正直、做出关键选择(主角?
),青蛙脸—领导者、组织者(抱歉这三位先用外号代替),黑夜—正常,帽子男(没牙仔)—保守消极偏胆小(但可爱)。
『E02』威尔妈妈演技太好了……将一位担心儿子的妈妈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看剧过程中几次差点泪目……发动了车子想逃离,但看到儿子房间灯光又亮起、音乐又响起,下定决心毅然“虎山行”也很真实,太让人感动。
结尾短暂的插曲很喜欢(就是片尾曲前奏啦)再说说其他1.很nice的闺蜜也下线了。
不同于快餐店老板被人为枪杀,她还是有可能返场的?
如果是时间或空间转移的话……但好像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已知怪物嗜血。
2.警长更加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小镇连续发生两件大事——他甚至半夜起来吹冷风。
3.主角团的帽子男和黑夜是正常人,但在《怪奇物语》里,迈克的思维(dnd导演也是他)更会走在不断接近正确答案的正确道路。
『E03』1.开幕雷击……心疼闺蜜,之前的“转移”猜想成立,但似乎也就多活了一阵。
2.心疼超能女11,很多场景都会联想到实验,然后ptsd……她爸(白毛)也是真反派,也许和威尔爸爸是一个对照组……真·鬼父组。
3.我想我知道这部剧好看的点在哪里了……全员智商在线,全员台词和行动逻辑自洽——而这对于包括剧本、导演和演员演技在内的各项因素,都有着高要求。
即这剧存在本身,就是难得的。
当然也是高难度的、难以实现的。
(很是 Respect,对这样的好剧保持敬意,会珍惜并慢慢看完)。
4.已知“怪物”跟电力相关,只对落单的人下手,会被血液所吸引,以及被吞噬的人会发生转移。
在另一个空间的人可以通过电力(灯泡开关闪烁,电话的高噪通话——但短时间后会电流过载将电话烧坏)、墙面(脑电波产生幻觉?
因为对墙面的影响在现实中不存在)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看了片尾,墙面更像是“怪物”弄的,也就是“怪物”过来的前兆。
那被吞噬的人(威尔)是只能通过电力来传递信息了,因为电话会被烧掉,目前也只有灯泡了。
5.威尔妈妈将屋子挂满圣诞灯,在想后续会不会在每个灯下面挂英文字母,来与威尔交换信息——好吧,结果片尾威尔妈妈就采取这个办法了……威尔妈妈真的将一名担心儿子的母亲,演绎得淋漓尽致,几度差点泪目……世界上最关心担心自己的人,永远是“妈妈”……唉!
也希望大家,请珍惜眼前人。
否则时过境迁,斯人已矣,遗憾将永远无法被弥补。
6.原本以为双线只存在于第一集,但其实目前也是多线叙事——以警探为代表的警局力量、威尔的妈妈和哥哥、主角团四人组(伙伴三人+11)。
跟威尔有不同关系的三个组合,用不同方式来找威尔(揭开谜团)。
目前最靠近真相的是威尔妈妈(再次感叹母爱伟大),然后是警探(找到了实验室的线索),再然后是主角团(但潜力最大)。
7.其他也有两条线在叙事。
为反派实验室在找11(枪杀了热心快餐老板55555),以及迈克姐姐在寻找失踪闺蜜(后面可能会与主角团合作)。
8.太精彩了,很喜欢这部剧。
谜题设置得很好,人物行动也都符合人设(这点其实很难得)。
这何尝又不是一次跑团呢……如果将自己代入到主角团小孩/威尔妈妈/警探的任何其中一个角色,就是一次跑团了……9.迈克妈妈的教育方式好好——“你可以跟我说”。
两个孩子遇到了无法处理或无法接受的问题(闺蜜失踪和威尔死亡),都愿意找迈克妈妈。
威尔在我看来应该是意识和肉体分离了吧,因为他意识前不久还在跟威尔妈妈沟通做交流(还是有抢救机会的)。
『E04』1.开幕仍是雷击,我这几集都没跳过片头,因为需要时间来缓缓。
而片头的时间用来消化一下剧情及此刻观感,也是看剧的一大乐趣了。
2.再次感叹威尔妈妈凭着单纯而又伟大的母爱,为了儿子,她单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扛着所有人的不理解,却在事实上是目前最靠近真相的人物(她不被大儿子和警探理解,她自知拿不出证据证实她说法,没得帮手的她——为了儿子一个人继续扛下所有,为了寻回儿子孤身继续摸索)。
以及再次感叹迈克妈妈的教育方式真好,她是在和子女沟通交流,也会选择给子女消化事情或情绪的时间,同时也有自己的教育原则在(非必要不请假)。
3.在此集,四条线分别都有进展:一是威尔妈妈在随时等待威尔的“灯泡”联系,也拿了斧头“武装”自己(希望后面威尔爸爸朗尼能发挥一些作用);二是主角团的无线电联系计划;三是迈克姐姐从自己经历和照片找到思路。
但她同威尔妈妈一样,报案而不被重视,目前孤身奋战ing。
不知道后面她俩会不会girl helps girl,组成两人组——当然,更具可能性的还是和威尔哥哥一起,原因是之前已经伏笔过两人的几次相遇了……然后在过程中互相了解,组成CP(更新:已被剧情验证);四是警长发现威尔失踪案的很多疑点,目前没啥进展,后续靠近真相后可能会发挥关键作用——毕竟不同于前面几位仅限于“寻人”,他可是直接怼到反派“实验室”的硬汉(当然前三其实也很厉害了,更多只是因为方式和人物所处位置的不同)。
4.很喜欢这种多线叙事,之后剧情交叉会获得很棒的看剧体验。
另外其他的线索,是迈克妹妹也经历了“灯泡”联系和“怪物”出墙,是威尔家的狗狗,这大概率都是后续剧情伏笔。
以及,“反派”实验室还在持续地搞事ing(吐槽:噢,我的老天。
天国的谢泼德,他过于像scp基金会的D级调查员了)。
5.迈克和11应该是互补的。
迈克能带给11真挚的友情和日常平凡的幸福(而这些都是11渴望却不得的),11给予了迈克勇气,超能力也帮助支撑着迈克去验证自己(本就靠近真相的)想法。
笔者很想磕,但也自知不合适——毕竟现阶段的目前,他们是朋友。
『E05』1.I must say that… I like D&D, so much.2.很喜欢这集,观看体验是故事逐渐拉开帷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谜题”正在逐渐被揭露。
如何形容——就好似片头对于片名的展示——直至英文字母全部出现,你才发觉:啊!
原来全称是“Stranger Things”,我可算终于是知道了。
3.才意识到BGM很赞。
之前大概率是过于无违和感,沉浸在剧情中而忽视了优秀表现的BGM。
本集葬礼前后的纯音完全成为了主角,很好听也很合适。
4.克拉克老师的教学方式真好,生动易懂。
主角团的小孩在葬礼上向他提问,他也倾囊教授,尽可能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解答问题。
现实遇到这样教师的话,于学生而言,实是幸事。
5.看看迈克妈妈的教育方式,看看克拉克老师的教学方式,看看硬汉警长的果敢负责。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威尔爸爸——噢,我的老天啊!
我甚至不想再多看到他一秒!
6.达斯汀(Dustin,主角团喜欢戴帽子的那位,可爱的“没牙男”)发挥了关键作用,本集主角团的mvp我会建议给到他——是他,在迈克一筹莫展的时候为主角团提供了“解题”思路。
当然,El(11,超能女)也是关键,是她提供的关键词,让迈克去问克拉克老师的。
以及,卢卡斯(Lucas,aka“黑夜”)也发现了El有意扰乱指南针的行为。
确实,主角团缺一不可,每个小孩都在发光发热。
7.上一集提及的两条线开始交叉(4.3的第一条和第四条)。
警长经历了很多,理清验证思路后(拆家发现了窃听器),与威尔妈妈汇合。
8.一个猜想:逆世界的“怪物”是狩猎者,可以往返两个世界(但可能有什么限制,毕竟它只抓落单的,以及目前只通过穿墙出现)。
去过逆世界的 El、威尔和闺蜜,都会被狩猎。
El 自身有超能力傍身,都会被这个“怪物”狩猎。
威尔目前和怪物“捉迷藏”,在空挡传达信息,等待着被发现解救的那一天……而闺蜜,看之前的片头,很可能已经被“怪物”狩猎了。
9.实验室那坨蠕动的肉状物体,以及南茜(Nancy,迈克姐姐)钻过的“树洞”,都是“通道”,即往返现实世界与逆世界的连接点。
通道附近空间有一些明显特征,包括空中漂浮蓝色光粒,灯光闪烁,磁场强大……至于原因,克拉克老师向主角团科普过了,是因为该通道若存在,附近的能量肯定巨大。
『E06-E07』1.南茜和威尔哥哥一队,警察局长和威尔妈妈一队,以及主角团一队。
青年组、成年组、少年组,三个组骤得“啪!
”一声,三线交汇,这种感觉太棒了——虽然后面又分开了。
2.反派持续吃瘪ing。
3.一直在想怪物有可能是El的另一个人格,或是副产物——比如说作为超能力的代价,诞生了这个逆世界的怪物,甚至说逆世界因El产生。
如是这般,那可是真·主角了……4.作为一名跑团(云)爱好者,三队人马刚形成一个大团体,又分开了。
我在想如果这个大团体得以持续,会是怎样的分工……结果自然是成年人不放心孩子,扛下所有。
而我们都知道,这在这部“克苏鲁跑团”剧里,将导向失败。
交换下情报,完成大工程项目,然后分开保持灵活性,反而是最好。
5.1.成年组优势:武力担当(即便空手),局长的权利以及成年人知识。
5.2.青年组优势:很灵活,也有战斗力(但得借助武器),互相有个照应。
5.3.少年组优势:凝聚力高,有El的超能力,以及有科学外援(克拉克老师)。
6.看来开篇s2影评是一件必然的事了……元旦新年快乐,以及我在看怪奇跨年。
『E08』“Goodbye, Mike…”写在最后:如果有看客对这系列感兴趣的话,可以反馈下。
从而有效提升下一季度开坑码文的概率。
说实话,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Nancy。
这个角色除了长得略奇怪还有什么可吐槽的点吗?
首先,在你指手画脚说她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之前,先确认一点——她只是个普通的高中女生。
然后回顾一下你曾经或现在的高中同学,脑补一下如果他们遇到同样的事是否会处理得更好。
Nancy内心是个nerd我很赞同,幸运的是她是一个长得好看的nerd,所以就有了摆脱nerd身份的机会。
家里死气沉沉的氛围让她不想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再加上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有的浪漫情怀,她对popular boy Steve缺乏抵抗力甚至有点受宠若惊是很容易理解的。
那些说Nancy婊的朋友们,她既没有抢别人男朋友也没有脚踏两船,婊在何处?
我看到这里倒是比较担心她会被爱情冲昏头脑,或者为了融入popular kids的圈子里而和Barb决裂(Endeavour里就有这个设定,一个漂亮的学霸交了新朋友之后就抛弃了自己又胖又土的好朋友),然而事实证明她并没有。
Steve劝说她不要学习去约会吧,Nancy虽然一直笑着但始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后来Steve从窗户爬进她房间里,她也没有马上妥协。
很显然她能够分清学习和谈恋爱的轻重缓急,这一点我的某些高中同学就分不清。
后来Barb失踪,她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同时立即开始各种打电话和问别人,还知道说谎安慰她的母亲。
Steve表示出兴趣缺缺的时候她也毫不留情地说:“我不敢相信你竟然这么说。
”她迷恋Steve,但并没有丢掉自己的底线,她永远不会像某些糊涂的女孩一样为了爱情放弃友情。
我想这也是她能够让Steve决定付出真心的原因之一吧,一个连自己的原则都不坚持的女孩,男孩们怎么会真心尊重你呢?
再说到她对Joanthan的态度。
代入一下自己吧,如果你在一个男孩的相机里看到他偷拍你换衣服的照片,你确定你还能像Nancy一样仍然不把他看成怪胎吗?
不骂他变态已经很好了吧。
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她和Joanthan一起在森林里找怪物的时候,Joanthan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你其实和你的母亲一样”。
我原本以为接下来他俩要大吵一架,毕竟谁被这样辛辣地指责都难免有点觉得恼羞成怒,但Nancy又让我惊讶了,她并没有。
她愣了一下,然后承认“你说得对”。
逆耳忠言不是谁都能良好消化的,就算是很多成年人,被当面指责之后都会拒绝接受。
承认自己最不想承认的事,这个勇气很值得敬佩。
至于后来的打怪我就不说了,反正我是没这个胆识的。
这样一个不作不闹不圣母,关键打怪还能不拖后腿的女性角色,我个人认为已经有点过分美化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了,竟然还有人不满意?
可能他们心中完美的女性角色都要美如玛丽苏、技能全部点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吧。
接下来说到Steve,他同样是一个拥有复杂内核非常吸引人的角色。
他有一对有钱的父母,恰好又不是那么有钱。
这样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鲜少回家、婚姻生活冷淡、习惯通过给钱表达关怀、对孩子的生活状况完全不了解……这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可以参见《新警察故事》中的吴彦祖。
再加上长得帅以及学校中趋之若鹜的女生,心态尚未成熟的男孩很容易自我膨胀,变成一个bully+playboy,事实上前半部分他也确实是这样的表现。
我一直不太喜欢他,直到泳池派对那一集我才隐隐约约觉得他可能不像Tommy和Carol一样混蛋。
Barb割伤了自己的手,这很显然是玩咖们心中“扫兴”的行为,所以Tommy和Carol咯咯笑了起来。
Nancy没笑是当然的,因为Barb是她的朋友,我比较惊讶的是Steve也并没有嘲笑Barb。
Barb问他洗手间位置的时候他也立即告诉了详细方位,没有插科打诨。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教养可以得到体现的方面之一就是如何对待派对中存在感很低的那些人,是冷嘲热讽还是过分热情还是点到为止地帮助。
后来确实证明我没看错,Steve在连着干了两件蠢事之后终于自己醒悟了。
他先是不怕难为情自己去找电影院员工认错,并且主动提出帮忙擦掉那些油漆。
接着他又和Tommy以及Carol两个loser彻底决裂(终于),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从一开始就不喜欢Nancy,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她没有你们这么miserable!
”然后他放下男孩子最看重的脸面,跑去Joanthan家里道歉,虽然因为打怪这件事被打断了。
然后就是怪物出现,Nancy让他赶紧离开。
摸着良心说,你是一个高中男生,你看到了一个吃人的怪物,而你手无寸铁,你会为了一个疑似出轨的女友而选择留下吗?
Steve犹豫了一下,没有离开。
这个犹豫特别妙,如果导演不拍这个犹豫,我也不会买账的。
毫不犹豫地去救没谈几个月恋爱的女友和疑似情敌,这他妈是圣人才会干的事儿。
很多人爱说Steve是随着剧情发展不断成长、感化和升华的,我不同意,我认为这些好的品性一直都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封闭起来了,而Nancy只是激发他的一个因素,让他终于展现出了这些美好的部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幸好Steve遇到的是Nancy而不是Carol,幸好Nancy遇到的是Steve而不是Tommy,否则这部剧就变成了“痴情的女孩子永远遇人不淑,有钱的男孩子永远一渣到底”的烂俗校园剧了。
很多人看剧或者喜欢正义英雄或者喜欢邪魅狂狷的反派,我的标准则只有一个,越复杂越真实越矛盾越立体的人物我就越喜欢。
很难不想起高一那会儿读《家》,最喜欢的就是大哥觉新,这个接受了新思想却由于各种原因注定只能成为旧时代最后一位守墓人的悲剧角色。
他的矛盾、痛苦和软弱都是那么真实,他同时具有善和恶的复杂,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实而有魅力的。
我记得不知道哪一位作家说过,越是年轻和没有经验的作家,他们的笔下越容易出现完美无瑕的角色。
而越是老道的作家,笔下的人物就愈是痛苦而复杂的矛盾体。
本剧也可以同理吧。
当然,如果80年代已经有911,我像我跟will对话会是这样:911: hello, what's your emergency?
will:我迷路了,有个怪物在追我。
911:好的,will,麻烦告诉我这个怪物长什么样will:它没有脸,有四肢,头上像开了朵食人花911: 非常好,他在你附近吗?
will:我不知道,好像没在911:是他经常外出吗will:是的,它外出就会带来一个新人,然后吃掉911: 你见过新人吗,他们还像你一样或者吗?
will:没见过,我怕被发现,我一直藏起来了911: 好的,will,请一直藏起来。
我们现在安排了三个小队去找你,一对是你妈妈,但首先你要先去联系她,告诉她你在哪里。
第二对是你的好朋友们,但是他们太弱了,所以安排了一个外挂。
第三对是你哥哥,因为整个过程太闷了,所以他会跟你好朋友的姐姐南希有点感情戏,但是你放心不会影响对你的拯救活动。
will:好的,我还要等多久,这里好冷911:说真的,will,我并不知道。
缘分到了他们就会聚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等待,好吗?
答应我will:对方不想个你说话,并像你扔来了一个电灯泡。
Stranger Things S01每集配乐详单 (完整版)【E01】(8首)Can't Seem To Make You Mine——THE SEEDS派出所:Hopper上班,与工作人员交谈。
She Has Funny Cars——JEFFERSON AIRPLANEBenny的餐厅:El偷食物; Benny抓住了她。
I Shall Not Care——PEARLS BEFORE SWINEBenny的餐厅:Benny做汉堡, 坐下来和El说话。
Jenny May——TRADER HORNEBenny的餐厅: Benny 拨打电话, El修理坏了的风扇。
Every Little Bit——JACKIE JAMES, IAN CURNOWNancy的卧室:学习。
White Rabbit——JEFFERSON AIRPLANEBenny的餐厅:代理到达。
Africa——TOTONancy的卧室:家庭作业辅导。
No Weapons——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这一集的结尾。
【E02(11首)】Go Nowhere——REAGAN YOUTHJonathan的车:Jonathan开车和听音乐。
Deck The Halls——CHICKS WITH HITSJoyce 开车进城。
Jingle Bells——THE CANTERBURY CHOIR杂货店:Joyce 去她的工作地点。
Dark Stars——MARK GLASSLonnie的家:Jnathan 来了。
I'm Taking off (Shield Your Eyes)——SPACE KNIFELonnie的家: 电视上的歌曲。
Body Language——ALEXANDER BAKER & CLAIR MARLONancy的房间: Nancy 在电话中和 Barbara 交谈。
Tie a Yellow Ribbon——BROTHERHOOD OF MANBarbara的车: Barbara & Nancy 交谈Raise A Little Hell——TROOPERSteve的家: Steven 开门迎接 Nancy 和 Barbara.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THE CLASHJoyce 和 Jonathan 在剧集中的不同时间都听到了这首歌,让他们想起了 Will。
(故意含糊不清,以免剧透)I Melt with You——MODERN ENGLISHSteve的家: 在泳池边闲逛。
Hazy Shade of Winter——THE BANGLES结束场景/结束游戏【E03(4首)】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FOREIGNERSteve的房间:Steve 和 Nancy 之间的插曲, 和 Barbara 在102结束时离开的地方。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JOEL EVANS BAND综合商店:Nancy 购物。
Brahm's Lullaby——DANIEL PORTIS-CATHERS音乐盒Heroes——PETER GABRIEL采石场的发现【E04(3首)】Atmosphere——JOY DIVISION妈妈挥起斧子和怪物正面对抗。
Montage of the aftermath.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THE CLASH这首歌与 Will 有关。
(故意含糊不清,以免剧透)Color Dreams (Remastered)——THE DEEPHideaway酒吧: Hopper 与 O'Bannon 交谈。
【E05(3首)】Elegia——NEW ORDER追悼会 /片头字幕Green Desert——TANGERINE DREAMHopper的预告: Hopper 正在寻找一些东西。
Nocturnal Me——ECHO & THE BUNNYMEN外面的树林: 结束场景/结束游戏【EP6(6首)】Sunglasses at Night——COREY HARTSteve的车 / 片头字幕I See the Future——ANDREW PINCHING (AKA PINCH)Nancy的卧室: Karen 召唤 Nancy.Happy Jose (Remastered)——KOOKIE FREEMAN杂货店:Eleven 穿过过道。
Brahm's Lullaby——DANIEL PORTIS-CATHERS托儿所:手机播放音乐。
The Bargain Store——DOLLY PARTON户外用品商店:Nancy 和Jonathan备货。
Exit——TANGERINE DREAM小巷:Jonathan 和 Steve 打架。
【EP7(1首)】Fields of Coral——VANGELIS场景1 - Byers家: Hopper, Joyce, Jonathan 和 Nancy 站在Mike, Dustin, Lucas和 Eleven 的对面,当他们互相接纳时。
场景2 - Mr. Clarke 的教室/体育馆。
【EP8(4首)】Horizon (Warsaw Gate Mix)——TANGERINE DREAMHopper 有一个倒叙。
When It's Cold I'd Like to Die——MOBY从 Eleven 开始为保护她的朋友而战的一系列场景。
Carol of the Bells——MORMON TABERNACLE CHOIR警察局:圣诞晚会。
White Christmas——BING CROSBYByers 家的圣诞节。
可能和影片内容关联性不强。
只想说说看完最强烈的感受。
百慕大三角。
麦田怪圈。
回到未来。
大白鲨。
斯蒂芬·金。
冷战。
人体实验。
军备竞赛。
外星人。
51区。
异形。
星际迷航。
X战警。
这些词汇,这些脑洞大开的阴谋论和接踵而来的科幻电影,坚实地构成了我不切实际的童年。
如果问八岁的我,尼斯湖里有没有水怪,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有。
这就是事实啊,我还见过照片呢。
那时候坚定地相信,我本应该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米国。
读书时会泡在小镇的图书馆里。
对铅字印着的虚幻的产物深信不疑。
到了晚上,调试收音机旋钮,寻找秘密电台。
长大后在杂志上投点烂稿赚钱。
嫁一个开数码产品店的技术宅。
收入低廉。
看片度日。
异想天开且幸福。
我是科幻世界的寄生兽。
贪婪地读取着屏幕上的电子信号,盲目地嗅过阿西莫夫、克拉克的味道,就好像书上有某种孢子,吸入肺里,让我迷乱。
说实话,我本不属于那里。
也并非是见证了中国科幻快速发展起来的70后、80后。
我只是一个喜欢在遥远未知的年代寄予归属感的05后小屁孩,急切渴望nerd拯救世界的叙事。
美国科幻潮迸发出最强生命力的那二十年,仅是上文提及的词汇就足以让我颅内高潮,心驰神往。
幻想的沃土得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个小世界。
沉醉在幻梦中的人意识不到幻想也有遗失的一天。
信息过剩的年代,互联网把我锻炼成了视觉动物。
所见即真实。
用事实说话。
唯物主义的洗礼无孔不入。
走近科学的过程是理性的,正确的,真实的,也是无聊的。
我不再怀疑我的床底和门后是否有人,不再恐惧半夜上厕所的时候镜子里是否会冒出来东西,不再好奇地下世界的模样。
城市很大,星空也跟着湮没于霓虹灯海。
唯一的标准答案早已在书本里、课堂上,完完全全地铺开,轻易地扫荡走了我的地下城,镜中世界和无底洞。
看到片子里这些“演技顶好”的孩子们,我会心生赞叹,继而感慨或许他们所谓的“演”,有很大一部分不过是在自然地展现他们最真实的好奇和童真,以及只有对世界一知半解才会萌生的想象力。
而那是我逐渐失去的东西。
我已经不再好奇。
“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
”如果问现在的我是否还相信,我不能骗自己。
我确实不相信了。
对这一幻灭的事实,我深表遗憾。
不过,果然还是没有完全死心吧,对这部剧上头已经是我中二的发病证据了不是精美,不是反对智识的进步,也不是否定唯物史观。
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很多东西到现在我都无法真正理解。
单纯觉得有神秘感的东西真的很迷人啊。
所以我更喜欢前面没有看见逆世界怪物的剧集。
nerd主角团的DND幻想照入现实的那一刻,恐惧伴随着一种异样的兴奋,太吸引我了。
隐约的描摹,不同视角的拼凑,无数个怪物的模样在此刻延伸向无数的平行宇宙。
保持神秘,保持距离,或许是观赏世界最惬意的角度。
但人终究要和这个世界亲密接触,剥开面具,走向真实。
在现实层面唯有一种美学。
这种美学拒绝隔岸观火的隐约意象,而是把我们生硬地推入残暴的真相。
我们被她蚕食,想象力成为真相的祭品。
最终我们只能擦干净血迹,重新上路。
其实长大了也会反思,人们,尤其是小孩,为什么容易被阴谋论吸引呢。
一方面确实是知识水平不够,神秘主义是八岁小孩都可以无门槛学习的。
另一方面,了解阴谋论的人,会有一种潜在的优越。
觉得自己凭靠模糊的痕迹和飘渺的只言片语,就能掌握世界的真相。
这种掌控感,对于不具备任何权利的边缘人和小孩而言,是格外吸引人的。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时候,主权的人并不关心,甚至不在乎。
于是为了加强自己声音的份量,催生了主流话语权外的极度自我的唯心猜想。
相信神秘主义,是小孩在对自己进行赋权。
又想起之前看过的某部片子里说,“不要相信你的所见去相信你的感觉。
”想想这句话吧。
打破实证的经验,去投奔唯心,是倒退。
也是复古浪漫。
低配版寂静岭,八集水六集。。。不管是儿童组还是青少年组都没有鸡皮疙瘩或冒险小虎队的那种紧凑默契和惊悚趣味,可能是我期待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高了。。。。。
八宝奇谋
太失望。节奏可以慢,但蠢就真的不好了。熊孩子唱主角,智商与情商果然硬伤了,且前期太无情,但大人也并不高明。塑造不出让人喜爱的角色,11算是最好。两代人沟通严重断裂,组队连信息都不通。逻辑各种硬伤,氛围、音乐与致敬并不能拯救拖沓与平庸。看了六集中小学生早恋,此剧其实两集足矣。
就 还行 这届我不行
剧情经不起推敲,演员用力过度,进度跟权利的游戏一样拖沓,三星半。
大家不好好学习的话连小学生都不如。角色塑造现实讨喜且全程智商在线,剧情不拖泥带水,配乐好感度爆表。80年代经典梗大杂烩但一点都不像刻意卖情怀或抄袭或舔观众,MKUltra+维度穿越+DND各种宅梗+怪形+小镇奇案结合得太棒了!故事很完整,超过瘾!
除了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其他集有啥可看的?。。。这片子的怪物是生化危机的跑串场到寂静岭了吗?
八十年代风太棒了,主要角色全都热心善良智商在线,让人耳目一新。
剧情缓慢且沉闷 总共八集 怪物出现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只能说编导很懂得如何抓住年轻观众的心 并且喜欢这部剧的人也大多数是25岁以下的 稍微上点年纪的都会觉得有些幼稚 漏洞多如牛毛 一点都不严谨 与其说是奇幻 不如说是完完全全的带点悬疑色彩的青春爱情剧
非常难看,剧情节奏很慢,主线太简单,而且一群小屁孩叽叽喳喳,长得又丑,讨厌死了
一个奇幻惊悚拍的节奏介么慢也是没sei了
坑太浅,不埋也罢
等等,这难道不是升级版的Super 8?儿童、科幻、恐怖、悬疑、阴谋论,感觉所有元素都似曾相识啊,但又没法忍住不看。希望Netflix不要玩脱,我不要再看被砍剧了 :(
小孩子们小时候真的都灵极了,年代感做的很不错。最喜欢寸头的小11,还有无牙仔~
各种元素在各种地方都看到过,一点也不"怪奇"。是可以娱乐娱乐的片子,但豆瓣9分高得太过。
看完后又拉了一下进度条。剧本真的太好了,人物和环境都给人一种温暖的陪伴感。所有的威胁来自外部,朋友和亲人们一起对抗。就像Mike给11搭建的那个小帐篷床,就像雷雨天躲在家中。
有点像一次看美剧的感觉,竟然一口气把八集都看完。★★★★★
可能被众多安利导致期待太高,看完了简直想感叹浪费时间。氛围惊悚但是套路恶俗,悬念迭出但是逻辑矛盾,流水线的“科幻”惊悚作品。很难理解为何这么高的口碑,当然高口碑如果都源自情怀和致敬的话,只能说是我不懂了。
有点怪异趣味的电视剧,那只怪兽不就是照着异形设计的吗?季终小朋友吐出了怪兽的宝宝明确询问观众要不要来个第二季。11是个好姑娘。
抑制不住的溢美之词 即使明白都是套路 但特别在于剪辑 剧本好硬气 细节呼应滴水不漏 老中青小分队各打各的副本 但角色渲染铺垫到位 没有废角儿 在霓虹灯闪烁之中打怪 太浪漫 构图和布光都好神 色彩运用特别八十年代 配乐就更别提 欢乐分裂响起的时候差点飞起来 才不要拍成电影 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