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年年有系列,这个是老年版的。
就是为了在全国全面发展的时候,提醒一下全国人,阶级可以消弭,但北京人的贵族气质一直都有系列。
拉片都不用,拿去跟09年赵宝刚那一圈片子比,嗯ヽ(○^㉨^)ノ♪还是内个味儿。
可以想见,哪一天全国都赛博朋克2077了,北京绝对还是这样。
全片依旧是傻不溜秋的贫嘴,硬得戳人的关怀(伪),极度drama的演绎(每个人就按自己的方法演,你可以在这部剧看到三代十六个人十分自high的演技)。
新生代还是赵宝刚式作精不痛不痒式小男女,中生代还是革命小官僚、民国土财主,老年人还是前清老佛爷。
真得,也就北京台自产自销,我一江阴人看着都要吐了!
这价值观和演绎法带着骨灰、蜘蛛网和腐烂木头味儿,我实在消化不了。
这部剧出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阵容,有认识的演员,男女主虽然不出名,但也算认识。
其实对我来说,就是表演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还有生活中额外的乐趣。
可能这部剧的主题就是热爱生活吧。
男女主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一员,一个是生活调解员,一个是室内设计师。
一个是青岛的,一个是北京的。
男方努力的有了北京户口,女方努力的设计。
中间还夹杂着前女友的回归,鸡毛蒜皮中透着的无聊。
可能这部剧就是讲热爱生活吧,带着小愉悦和不夸张的小确幸。
拥抱生活,拥抱幸福。
夸大其词。
文学作品为了突出表现某些社会现象对人的影响,允许夸张,可也不能太有失公允,比如此剧。
看到现在,越发肝疼了。
现在的山东是作者笔下的模样吗?
本剧作者,宋方金,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内地编剧、导演、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难道家乡带给他的就是这些糟粕?
管红花的出现,好像不仅仅为了讽刺山东的官本位?
她的虚荣霸道,弄虚作假,装腔作势……种种恶习何止令人忍俊不禁,简直令人作呕了。
山东有这样的女人吗?
至于说渣男作女,哪儿都有吧?
真要论比率,我敢说山东的渣男作女绝对是全国最少的。
山东的男人虽有大男子主义之嫌,但是也多正直严谨三观端正极富责任心。
黄晓明的形象的确可以代表一大部分山东男人。
我自己的父亲也是一言堂,且重男轻女,我母亲年轻时也是不能上桌吃饭的,但是我父亲已经是近80岁的老人了。
他们这辈人多这样。
我家位于孔孟之乡的大本营,鲁西南的济宁,孔夫子的家乡人,规矩老礼最多的地方,我又是个愤世嫉俗,痛恨老规矩老礼的女人,按理说,比青岛的宋方金更有资格对山东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吧?
我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祖祖辈辈在山东,农村出生,农村长大,从记事起就可以上桌子吃饭,没见过哪个长辈把我从桌子上薅下来。
山东女人多通情达理识大体,孝敬长辈,疼护小辈,出奇地吃苦耐劳,特别地要强能干,男人的确威严如山,但是非常讲道理!
山东人的毛病就是,太要脸!
脸比命重要!
所以山东民风淳朴,人情味浓,是个有贼心也没贼胆的地方,为了脸面尊严可以忍住一切恶念头的兑现,家国思想厚重,虽有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诸多弊端,但是主流意识绝对胜过其他地方。
不明白宋方金在家乡遭遇了什么?
竟让他对故乡鄙夷至此。
真的太过夸张了。
不敢保证山东没有管红花这样的女人,其他地方一定没有吗?
也不敢保证山东没有女人不能上桌的家庭,其他地方也一定没有吗?
都说是一斑窥全豹,可也不应该专门找出病化的一斑来代表整个山东吧?
老宋同志,是不是这个理?
不想说为什么了,看过剧的应该都懂,先不说角色本身的设定,为什么都给你演的像神经病,一个副科长给你演成这样,真的边看边想骂你,对角色的把控你不觉得过了吗?
你自己在家看一遍不觉得尴尬吗?
这非要写一百四十个字,我又不想在公共场所骂人,所以算了,请您好自为之,人到中年了,接戏尽量稳重吧!
如果您对角色的见解到这了,那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希望以后导演选角也慎重,感激不尽。
结局为什么这么突然,都被剪掉了吗?
竟然一首插曲的时间交待了之前铺的所有大饼的结局,妈呀,我真的是服气的。
1.呼噜呢?
到底什么情况也没有讲明白。
2.李才和箱子姑娘到底有没有后续呢?
李才认妈也太仓促了吧?
敢情为了一套房子?
3.奶奶呢?
怎么后面就没情况了?
万师傅就说和奶奶不亲,不讲前因不讲后续,就这样不了了之?
4.管副科长其实挺有意思的,我感觉以看电视剧的角度看看,增色不少,影响身边人都说三点,但是儿子结婚只来三桌?
我觉得也太戏剧了吧?
5.安心的那十万块钱真的就静悄悄的没人知道了吗?
多亏啊,是两全的办法吗?
6.新围城因为地砖的事故,被张小姐叫来那么多媒体宣传,难道不应该在诚信上有问题吗,后续和那么多大公司竞争竟然还胜出?
就因为人文情怀?
7.万师傅前几集多有意思,后面也太绿叶了吧,基本没有出彩的戏份了,就一个狂犬病咬的再没戏份了吗?
叨叨几句,不喜勿喷,谢谢。
有的人出生高贵,在帝都魔都这样资源充足的地方,享受着与生俱来的平等、自由,看到小地方的恶习,总觉得是十恶不赦的,羞于为伍的,甚至觉得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为什么会存在这世上?
何不食肉糜?
你要知道,很多乡下的人是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的,他们没有你的出生,靠的是就是世世代代传下的习俗过日子,他们觉得女人不能上桌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他们的错么?
把历史的遗留问题归结到一代人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相反,这类歧视需要有人去改变,但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如果说落后地区或者上几代人相对于我们来说是愚昧,那么我们相对于他们则是毫无责任的自私。
把这个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思想进步,当成是理所当然,把落后地区或者我们的前辈没有享受到的思想变革看成十恶不赦,你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个社会被丑恶风俗所包裹的贫民,不能接受长辈落后的唠叨,不能接受那么多人的无知,那么又算得上什么聪明,不过是一群享受时代福利的幸运儿罢了。
相对于男女的不平等,这个时代很多人在精神和生活上陶醉自我式的优越感,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平等!
与其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里盲目追求平等,不如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善良,我相信,不论男女还是贫富,不论落后乡村还是富裕的都市,大多人都是如此。
希望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看完这部剧被梁冠华老师的每一个小细节打动,也太可爱了吧!!!
很多台词写的也都特别好,感觉也感同身受!
尤其关于李奶奶的部分,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我从很小就是姥姥带大的,陪伴她的时间很少!
所以看到后感触特别多,吕中奶奶也演得特别好,每一个小表情都特别到位!
虽然没有强剧情,让你能一直不停的追下去,但这个剧本身的台词,以及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也让人非常沉浸其中了!
没有钱买房,能不能结婚,也是我们这些快要奔三的人面临的问题,对于父母那一辈还是很看重的,但是这真的能决定我们的婚姻么?
很多现实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分析!
推荐大家看,在冬季寒冷的季节,送去欢乐!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连日重霾散去,窗外有清晰可见的高楼大厦,人人为此惊呼——真好,又看见天了,难得。
我也高兴,为此心情舒畅。
细想来,真是引人发笑,荒谬。
想当年,这不是最平凡的“应当如是”吗?
曾几何时,面对这种“应当有”的普遍情况,我们从不知珍惜,而如今,被剥夺了“应当有”,还为此高兴感恩呢。
那时候,真正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如《大宅门》《喜来乐》《奋斗》《乔家大院》《士兵突击》等等,不胜枚举,平实的扎实的剧作层出不穷,入眼皆是繁花。
现如今,我们一边看着脑残桥段听着千篇一律的口水台词,一边叹息着“为什么好剧少了呢”,满腹忧愁如火烧心。
殊不知,每人都难辞其咎,咱不仅积极参与这场重霾之灾,还不忘加一把火。
扯远了,小心暴露忧思…… 言归正传,说回《热爱》这部剧,追至15集——剧集中段。
台词、人物依然鲜活立得住,故事线没垮,这已经是超越市场80%的剧集了。
(真是可悲,我对国剧的审美标准竟然下降到如此地步,都是那些烂剧害得。
)我要说的是,《热爱》中,有些台词,第一遍看,觉得好玩、有趣。
第二遍看,觉得有深意、有讽刺。
第三遍看,会发现,这里面有对一般市场的蔑视和反抗,甚或宽厚悲悯。
作为本剧编剧的宋方金,能把台词凝练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复况味无穷,你猜猜他在想什么?
要干什么?
回归到扎实的台词创作中去吧年轻人——他一定想这么说。
可他不说。
因为这么说没用。
如果你看过他的《给青年编剧的信》等书,你会明白,若润物,必须无声。
不像我,开剧本会开急了,会骂出各种混账话来,“你是傻逼么!
能写这样的台词!
你对不对得起自己的学院教育!
对不对得起多年来的艺术培育”……我这种糙汉,若恨铁不成钢,非得把钢铁厂炸了算完,比起宋方金在剧作中透出的耐心、真心、热心来说,差远了,简直差了一次宇宙大爆炸。
以上是想说《热爱》的台词来着。
好像又说偏了。
关于如何做人物,《热爱》给了一个有效示范,这对观众是奏效的。
为什么有人写了N多年依然写不出深入人心值得讨论的人物?
你真的觉得创作的秘诀就是“只要你不停的写”就傻逼了。
观察生活,观察人,抓住一个点深挖,往绝处里去挖啊!
这是戏外多年的功夫。
日复一日的练眼练心,才能将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人物才有与之熨帖的典型语言。
我们看过太多“作”的人物,凸显“作”这一性格特点用来做戏。
但《热爱》不止步于此,这是真的高级做法。
“作”的背后有什么?
创作者在想什么?
表达什么?
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
“作”之背后是暖,是对幸福的“心里有底”,说白了,是积极的心态,热爱生活的爱本身。
有这种源头,这样的“作”便动人了,不信我们往后看,且看人物落幅。
关于《热爱》的深意。
我辈创作者,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以何种心态面对创作本身?
这是可以从《热爱》中学到的。
别看这热热闹闹的剧好似琐碎的小事串成一串,这其中,有创作者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看法。
是,每个创作者终其一生都在表达属于他自己的那一句话,你得看到这一点,才能建立与幕后创作者的基本沟通渠道。
我写过人物的“作”,也写过“作”的人,回首看去,我笔下的“作”,作地颓废绝望竟又坦然,说实话就是爱谁谁吧老子无所谓了。
这份“深意”,比起《热爱》,能量值太低,表达太私有化,不开放。
而《热爱》的能量在哪呢?
没有过度情节化,没有编剧硬尬出来的戏剧冲突,全然是:生活虽然如是,我亦全身心投入地爱它。
有阴谋吗,没有。
有撕心裂肺的浓郁情感吗,没有。
有生命即将完结的强设定吗,没有。
就是面对生活本身,只是面对生活本身。
说起来简单,让创作者如是想、如是感受、如是表达?
太难了。
大大说,提升幸福感。
我们不是灾难本身,亦不给灾难火上浇油,清醒地觉、知,才有可能往“幸福里”迈进。
以上。
和家人看热爱,感觉没演完就强行结局。
好多坑没填,呼噜最后去哪了,李才和谁在一起......结局太仓促,还各种神展开,比如毛毛爸爸狱友绑架毛毛,月嫂勾引陷害尚晋,就像是剧情四处开花,但又收拢不起来的样子,有点散呀。
多好的演员阵容,而且有些情节编剧也写的很好,但就是有点后劲不足。
最后,李才小哥哥会和谁在一起,是倒霉蛋还是小巫女?
编剧,你粗来
用夸大的幽默,把山东小伙和北京姑娘,演的妙趣横生,台词经典不断,满分推荐!
除了主角全是老演员,把山东文化和北京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剧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描摹了贴近现实的画像。
鱼味有腥、习酒可除,五味陈杂、此为圆满!
正如剧名热爱,让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